中國"入世"后,金融業(yè)面臨與國際接軌的嚴峻挑戰(zhàn),培養(yǎng)熟悉國際慣例的金融專才的任務顯得極為迫切。獲取*2權威的CFA(特許金融分析師)這一國際"綠卡",成為國內不少金融界人士的夢想。業(yè)內人士指出,CFA熱是國內金融人才與國際接軌的標志之一。
CFA在西方一直被視作進軍華爾街的"入場券",它是由美國投資管理與研究協會(AIMR)1963年設立的特許金融分析師資格證書考試,每年舉辦一次,目前全球只有4萬余人獲得這一認證。在中國,近年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報考CFA的人數劇增,最近北大還專門開辦了CFA的研究生班,使CFA考試再度火爆。目前中國內地僅有20余人獲此資格,其中相當部分是從倫敦、紐約、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等地執(zhí)業(yè)回來的"海歸派",現主要供職于外資投行;而一些考取資格的本地專才主要供職于基金管理公司和證券公司,如華安基金管理公司的劉耀軍、國泰基金管理公司的顧偉勇、國泰君安證券的姜衛(wèi)等。
華安創(chuàng)新基金經理劉耀軍認為,隨著中國金融業(yè)的開放和發(fā)展,對與國際接軌的金融專才,譬如特許金融分析師的需求將越來越大。通過這一認證,可提高證券從業(yè)人員的職業(yè)道德操守和技術分析水平。CFA——特別注重職業(yè)道德,每年會對其會員進行跟蹤考核,對違反職業(yè)道德的會員會進行嚴厲懲處。他認為,隨著開放式基金的推出,對基金如何進行流動性管理、風險控制以及構建分析組合等都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但目前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與國際相比尚有一定距離;而CFA考核的重點是國際最前沿的金融技術和理論,會員通過資格后,會定期獲得AIMR整理的國際金融領域*7的研究結果,通過借鑒國際先進的金融技術非常有利于提高國內金融業(yè)的投資管理水平。
顧偉勇和劉耀軍在接受采訪時都強調說,CFA只是一個資格認證,最重要的是實用性。由于不同市場不同品種差別很大,不能把國際的理論簡單照搬到中國來,關鍵還是要把國際標準與國內實踐相結合,在具體的工作中更好地發(fā)揮作用。
業(yè)內人士預期,"入世"后隨著中外合作基金管理公司和證券公司的成立,國內金融業(yè)會發(fā)生巨大的禪變,按國際標準化運作將成趨勢,內外資金融機構未來對深諳國內市場、熟悉國際慣例的CFA人才將會有很大的需求。
更多CFA在國內的發(fā)展前景相關資訊點此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