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中主要有六對成本概念,它們分別是:
  (1)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
  (2)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3)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4)承諾成本和酌量成本;
  (5)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
  (6)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
  下面首先介紹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其他五對成本將分別在以后的文章中介紹。
  管理會計首先將所有成本(總成本)劃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一個混合成本(即有變動部分,也有固定部分)也可以分解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無獨有偶,經濟學也假設總成本由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組成。這是因為管理會計和經濟學都是“向前看”的思維模式。
  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是針對某個“成本動因”而言的。如果一個成本隨某個“成本動因”的變化而變化,那么這個成本就是變動成本。如果一個成本不隨某個“成本動因”的變化而變化,那么這個成本就是固定成本。因此,一個成本對這個“成本動因”而言是變動的,而對另一個“成本動因”而言則是固定的。例如,一般來說講師課酬的成本動因是天數(shù),也就是說對授課天數(shù)而言它是變動的,但對學生數(shù)量而言它則是固定的。
  最常見的“成本動因”是銷售量或生產量,如果沒有特別說明,那么一般把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成本動因默認為銷售量或生產量。例如,在“本量利分析”中,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成本動因”就是銷售量(“本量利分析”假設銷售量等于生產量)。如果以銷售量或生產量為成本動因,那么典型的變動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銷售提成等;典型的固定成本包括:設備折舊、管理者費用等;典型的混合成本包括:運費、電費等。
  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的“成本習性”是這樣描述的:
  (1)在相關范圍內,單位變動成本保持不變,總變動成本與成本動因成正比。
  (2)在相關范圍內,總固定成本保持不變,單位固定成本與成本動因成反比。相關范圍指的是在某個范圍內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習性保持不變。如果超出了相關范圍,那么原來的假設就要發(fā)生變化。相關范圍可以指成本動因范圍,例如,如果一個教室最多可以容納50人,那么在1至50人的范圍內教室成本是固定的。如果人數(shù)超過了50人,那么就需要換一個更大的教室,這樣教室成本也就發(fā)生了變化。
  相關范圍也可以指時間范圍。在越近的時間范圍內,固定成本的比重就越大,變動成本的比重就越小。而當時間范圍變長時,變動成本的比重變大,固定成本的比重變小。從長遠來說,所有成本都是變動的。經濟學也是這樣的觀點。
  我們可以用“階梯成本”的概念把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辯證統(tǒng)一起來。顧名思義,“階梯成本”就是在一段相關范圍內一個成本是固定的,其圖形就像一個“臺階”,當進入下一段相關范圍時,這個成本就會往上高出一塊,然后又變成固定的,這就像上了一個新“臺階”。這樣發(fā)展下去就形成了由很多“臺階”所組成的“樓梯”。
  因此,一個“樓梯”是由兩個因素組成:一個是保持水平的“臺階”,另一個就是向上延伸的直線。其實,所謂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區(qū)別就在于它們的“階梯”有多長。如果一個成本的“臺階”非常短,那么我們就可以忽略“臺階”因素,只關注向上延伸的直線因素,這樣它就是變動成本。如果一個成本的“臺階”很長,那么我們就更關注它的“臺階”因素,暫時忽略向上延伸的直線因素,這樣它就是固定成本。
  其實,相關范圍的時間概念就好比我們從多遠的距離來觀察這個“樓梯”。如果我們離“樓梯”越近,那么我們自然能夠更多地看到“臺階”因素。這就是為什么時間越近,固定成本比重就越大。如果我們離“樓梯”越遠,那么我們自然就越看不清“臺階”,而更多關注向上延伸的直線。這就是為什么時間越遠,變成成本比重就越大。如果我們離“樓梯”足夠遠,那么我們就根本看不見“臺階”,只看見向上延伸的直線,這就是為什么從長遠來看,所有的成本都是變動成本。
  將總成本劃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假設是構建各種管理會計模型的核心假設。也正是這個假設使得各種管理會計模型成為能夠幫助企業(yè)管理者進行決策、計劃和控制的“利器”。
  管理會計中涉及到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是重要性僅次于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成本概念。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是相對于“成本對象”而言??梢匀菀椎刈匪萁o“成本對象”的成本稱為直接成本,反之,則稱為間接成本。比較常用的“成本對象”是產品、部門和顧客等。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這對概念對企業(yè)制定價格和衡量產品和部門的盈利能力就有重要意義。
  筆者先用一個簡單例子來說明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的概念。有幾個朋友一起出去吃飯。這樣就會有兩個問題:*9個問題是每人各點各的菜,還是大家一起點菜一起吃。西方人比較習慣*9種情況,而我們東方人當然比較習慣第二種情況。第二個問題是吃完后各付各的賬(也就是所謂的AA制),還是由一個人付賬。同樣,西方人比較習慣*9種情況,而我們東方人則比較習慣第二種情況。
  如果將每個人作為“成本對象”,那么每人各自點的菜的價格就是直接成本,而大家一起點的菜的價格就是間接成本。很顯然,如果是吃完后各付各的賬,那么,之前各點各的菜就更容易算賬,這是因為菜的成本可以追溯到每個成本對象。但是如果是一起點菜一起吃的話,那么菜的成本就要分攤給每個人。分攤可以有兩種方式:一是平均分攤,二是誰吃得多,誰就攤得多。*9種方法更簡單,但是明顯不合理,除非大家吃得一樣多。第二種方法更合理,但這樣做非常麻煩?,F(xiàn)實生活中幾乎沒人會這樣做。如果非要追求成本分攤的合理性,還不如當初各點各的菜了。
  那么企業(yè)中的一個成本對象(如產品或部門)一般既有單獨耗用的,可以追溯的直接成本,也有與其他成本對象一起耗用的,只能進行分攤的間接成本。變動成本一般都是直接成本,而固定成本既可能是直接成本(稱為直接固定成本),也可能是間接成本(也可稱為公共成本)。
  企業(yè)可以在各個成本對象之間平均地分攤間接成本。這樣做的優(yōu)點自然是簡單,但缺點是容易造成成本扭曲。企業(yè)也可以盡量根據(jù)因果關系將間接成本分攤給各個成本對象。所謂因果關系就是為每種間接成本找到恰當?shù)某杀緞右?,然后根?jù)各個成本對象所消耗的成本動因來分攤間接成本。例如,將設備折舊成本分攤給產品的成本動因是機器小時;將辦公室租金成本分攤給各個部門的成本動因是員工人數(shù)。這樣做固然復雜,但它可以使管理者得到更加準確的成本信息,有利于管理者制定更合理的產品價格或更好地衡量一個產品或部門的盈利水平。
  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的概念主要運用于績效管理。所謂(不)可控成本就是某個責任單位或管理者(不)可以在短期內施加影響的成本。例如,對于一個零售門店經理來說,門店里的員工成本和水電成本等屬于可控成本,而門店租金成本和設施成本等則屬于不可控成本。企業(yè)不應該讓一個責任單位或管理者對不能控制的成本承擔責任,否則就會造成反激勵問題。
  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以及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這三對成本概念組成了管理會計報表(又稱為貢獻報告或內部報告)的基本結構,這是它與傳統(tǒng)的財務會計報表的本質區(qū)別。管理會計報表的主要邏輯如下描述:
  (1)產品或部門的銷售收入減去所有變動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銷售提成等)得到邊際貢獻。
  (2)然后邊際貢獻減去產品或部門的直接固定成本得到分部貢獻。如果要強調管理者的責任,那么直接固定成本還可以繼續(xù)分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邊際貢獻減去可控的直接固定成本得到可控的部門貢獻。
  (3)最后分部貢獻再減去間接固定成本或公共成本得到營業(yè)收益。管理會計報表的這種成本結構使它具有支持經營決策、計劃和控制的功能,因而成為管理者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具體地說,它可以實現(xiàn)以下的功能:一是它是企業(yè)經營活動的模擬器,可以幫助管理者模擬和分析不同經營活動的潛在風險和盈利能力。二是它既可以做成模擬財務報表(也就是預算),為企業(yè)的經營活動設定目標或標準;也可以做成實際的財務報表,然后與當初的預算進行比較,幫助管理者發(fā)現(xiàn)差異、找到原因,并采取糾正和改善行動。三是它可以幫助管理者制定各種經營決策,例如某個業(yè)務是否應該外包,或者一個產品或部門是否應該停止經營。

 CMA官方微信
掃一掃免費獲取CMA中英文考試題庫

        高頓網校特別提醒:已經報名2014年CMA考試的考生可按照復習計劃有效進行!另外,高頓網校2014年CMA考試輔導高清課程已經開通,通過針對性地講解、訓練、答疑,對學習過程進行全程跟蹤、分析、指導,可以幫助考生全面提升備考效果。
 
  報考指南: 2014年CMA考試報考指南 
  考前沖刺:CMA考試試題   經驗分享  網絡課程:CMA高清課程   考試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