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都在朋友圈轉發(fā)“第一批90后已經(jīng)開始脫發(fā)了”、“第一批90后的胃已經(jīng)垮了”、“第一批90后已經(jīng)離婚了”,以及“第一批90后已經(jīng)開始被00后氣死了”等等之類的非常“喪文化”的文章。
然而,當大多數(shù)90后沉浸在喪文化中不遺余力的相互調(diào)侃的時候,有一批90后已經(jīng)開始年薪百萬了,他們雖然也脫發(fā),也胃疼,但更多時候是在職場中不停奔波,為了一個項目通宵熬夜,也為了考一本證書曾經(jīng)睡過圖書館,他們就是第一批年薪百萬的90后注冊會計師。
有目的的職業(yè)選擇,更容易接近成功
兩年前,我有個大學同學跳進某知名投行的IBD工作,在我們班級留學生群里發(fā)紅包,請我們吃的是五角場人均200的海鮮自助。兩年后我們再沒時間聯(lián)系,但他已經(jīng)變成了年薪百萬的投行精英,請客戶吃的是黃浦江邊人均1000的概念餐廳。
到現(xiàn)在為止,他都是我們那一屆留學生里薪水最高的90后注冊會計師,一步一步敲開了自己夢想的職業(yè)大門。他比我們更接近成功,大概是因為他更清楚自己一直以來的職業(yè)選擇。
國外求學漂泊期間,大多數(shù)學生的選擇都是邊讀書邊游玩,也就是所謂的“游學”狀態(tài)。為了提升GPA,每個人都在搶簡單的輔修專業(yè),時間輕松的實習項目,覺得這樣似乎就是賺到了,卻絲毫沒考慮到將來就業(yè)會不會有什么問題。
而我的這個大學同學就顯得有些“笨”,選修了很多和專業(yè)沒關的科目,天天泡在圖書館學中國CPA,寧愿不要報酬也想盡辦法去四大做最苦的審計。

 
回國后,他順利進了四大,負責很多IPO項目的審計工作。在最忙的時候,兩年時間考出了CPA,還拿下了司考證書。
四大的第三年成功升manager,在別人的內(nèi)推下得到了投行面試的機會,注冊會計師加司考,三年的IPO審計經(jīng)驗,加上任勞任怨的工作態(tài)度,還有陽光正面的形象,面試結束后順利進入IBD。
其實當年我們都是同樣的起點,只不過五六年的光景,差距已經(jīng)超過了很多人的想象,作為第一批最早的90后,有的感嘆自己用不起00后的護膚品,而有的已經(jīng)過上了夢想中年薪百萬的生活。
如果學習的時候將就,談工資的時候也會被將就
開始的時候我是不懂人為什么要為了學習付出自己的全部力氣的,明明生活中有那么多美好的事情,一張不錯的證書,一份接近滿分的績點真的那么重要么?直到開始工作以后我才慢慢明白,如果學習的時候將就,將來和HR談工資的時候也會被將就。
工作之后在一個私人轟趴上認識了一個女生,91年,五道口金融碩士畢業(yè),某知名咨詢公司工作兩年,年薪80萬,CPA和CFA雙證在手,小學跳過兩級,初中跳過一級。看上去人畜無害,沒有電視里職業(yè)女性的雷厲風行,但看人的眼神自信而堅定。
后來慢慢熟了之后,我才知道其實成功人士的生活并不像我們想的那么容易,尤其是被社會普遍質疑的90后這一代,你想做的好就必須拼盡全力,成績優(yōu)秀,才藝優(yōu)秀,演講優(yōu)秀,就連證書都得比別人又大又多。
談到她在大學的那段日子,她說幾乎就是看書、考證、實習、跑宣講會不停的進行。我看過她留在朋友圈的尋常一天的時間表,6點起床聽兩個小時英語,9點去上課,12點吃過飯去聽宣講會,下午3點繼續(xù)上課,晚上7點進圖書館學CPA和CFA,11點半從圖書館往回走,12點多睡覺。

 
她的英語口語已經(jīng)非常棒了,但還是雷打不動的每天花2個小時聽最新的BBC、VOA、各種人物的演講,學習他們面對客戶的交流方式,以及他們在關注的東西和演講時的思維方式。
CPA的復習是從大四開始準備的,同時期也在準備實習。每天保證兩個小時的復習時間,偶爾休息的時候就抓緊完整的時間做模擬題,擠在地鐵上的時候也要拿著手機聽課。更多時候,注會好像已經(jīng)不是一本證書,而變成了她在這個行業(yè)拼搏的一份信念,一個短期內(nèi)堅持下去的動力。
關于談戀愛,她說從來沒想過,也不敢想,等事業(yè)穩(wěn)定以后再說。年輕的時候談戀愛是好事,但感情這東西不靠譜,還不如花時間來學習。階層越高的人越要學習,因為當你的能力跟你的工作表現(xiàn)出一點點不相稱的時候,在一群高智商人面前是很容易暴露的。
獵頭有一次找過她,想推薦她到同行另一家公司工作,薪水可以自己提,但是她拒絕了。理由是現(xiàn)在工作已經(jīng)步入正軌,準備考CMA了,不想再重新折騰一次。以后如果想換成稍慢節(jié)奏的生活,CPA和CMA或許會幫助很大。
注冊會計師只是一個開始,實現(xiàn)突破要靠持續(xù)的努力
那些在金融行業(yè)混的年薪百萬的90后們,幾乎都被問過同樣的問題,你考的證書值不值錢?CPA和ACCA哪個更好?的確,每一個想考CPA的人在考之前都會問,考出證書來就能年薪百萬么?考出證書好不好找工作?考出證書能不能進投行?考出證書......
知乎上搜索考出注會四個字,能出現(xiàn)一長列此類相關的問題,回答自然是見仁見智。但考出注會就能年薪百萬么?我相信誰這么想誰就是傻子。
用我大學同學的話說,當年在國外也要學CPA的原因是,清楚自己以后要回國發(fā)展,所以CPA必須要考,但這只是一個門檻和基礎,工作經(jīng)驗也同樣重要,而且從國外四大往國內(nèi)發(fā)展,負責的工作難度肯定只會越高,這些都是要在工作中不斷努力,不斷去摸索的。

 
如果當你的職業(yè)生涯起點就很高的話,每一次的晉升都不可能是隨隨便便、一蹴而就。如何把CPA的專業(yè)知識發(fā)揮到極致,如何爭取多做幾個成功的上市公司IPO審計,如何了解投行的面試怎么能更大程度的成功,不是一句我考出了CPA,我是注冊會計師就能解決的。
如果你的起點不夠高呢,就更需要努力先和別人站到一個同等的起跑平臺上,你才會有勝出的可能性。這個時代人才濟濟,英雄輩出,努力還不一定成功,不努力誰給你的勇氣讓你向老板開口要百萬年薪。
我認識一個老家的朋友,家庭條件很好,但不喜歡吃苦,大學時跟他爸打賭說考出了CPA,讓他爸獎勵二十萬,包找工作和租房。他爸覺得他肯定考不出來,又想這是一次不錯的機會讓他多學習東西,于是答應了。
結果吭哧吭哧五年時間考出了3科,問他爸要了十萬塊,暑假回來請我們吃飯,說他是注冊會計師,馬上要考出來了。朋友開玩笑說你這是哪門子的注冊會計師,去事務所肯定沒人要你。果然現(xiàn)在畢業(yè)好幾年了,還在給他爸的工程算算賬,已經(jīng)脫離了他曾經(jīng)大學的圈子。
年薪不是衡量價值的唯一標準,但絕對是你能力的一種證明
我曾經(jīng)跟轟趴上認識的那個朋友開玩笑說,你再努努力,每年多賺個20萬,就晉升為第一批年薪百萬的90后了。她哈哈大笑,然后說以我目前的能力賺80萬就夠了,我要把剩下的20萬的時間留給我的興趣愛好。
很少有人有這樣的覺悟,覺得以自己的能力賺多少就夠了,然后用剩下的時間去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增加自己的人生價值。大多數(shù)人都是做著5千塊的工作,覺得自己有月入百萬的能力,然后罵老板不慧眼識珠,接著渾渾噩噩度過這一生。
那些年薪百萬的別人家的孩子,都是輕輕松松考上了好學校,找到了好工作,娶到了白富美,成為了人生贏家。甚至他們能考出證書是因為運氣好,能實現(xiàn)階層跨越是因為口才高。
但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別人眼里的第一批年薪百萬的90后注冊會計師,其實就是別人在微博上忙著diss某某出軌的時候,他們在備考,別人在KTV組團開黑的時候,他們在熬夜修改報告。
不是所有的成功靠的都是運氣,畢竟運氣有時候也是自己爭取來的。
▎本文來源高頓,作者小七,高頓財經(jīng)簽約作者,CPA持證人,中央財經(jīng)大學畢業(yè),曾就職“四大”,長期專注于財會職場,做的了審計,寫的了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