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的一個故事,提醒著我們股民要時刻注意股市的風險。記者在《中國經營報》上看到,在一家國有商業(yè)銀行北京分行工作的任杰,2007年4月入市,24萬元本金到現(xiàn)在只剩下了7萬元了……2007年年初,逼空式的單邊上漲行情激起巨大的財富效應,揣著未來賺錢買房的夢想,任杰和其他新股民一樣一腳踏進了動蕩不安的股市。不過由于平時在銀行工作特別忙,沒時間天天盯著電腦,所以任杰就把24萬元交給一位牛睞(化名)操作。牛睞跟任杰年紀相仿,但2000年就已經入市,經歷過牛市和熊市。
  在2007年“5·30”大跌之前,題材股、消息股甚至垃圾股的上漲速度比大盤藍籌股都快。牛睞當年4月全倉買入中國石化,彼時,中石化股價徘徊在11元左右。由于受中國石油上市“比價效應”影響,2007年11月5日中石油上市前,中石化的股價迅速被炒高到20元以上;中石油上市當天,中石化*6漲到29.31元。從4月買入算起,到股價達到*6值當天,中石化上漲幅度超過100%,任杰的24萬元本金迅速翻倍。
  然而,從2007年10月16日,上證綜指*6達到6124點之后開始一路下跌,不斷跌破一個個整數(shù)關口,3000點之后,似乎仍看不到底部。
  隨著大盤下挫,任杰所持有的中石化也未能幸免于難。2007年11月中旬后,中石油和中石化開始急跌,大批股民被套住。牛睞不得不在2008年3月初15元左右忍痛減倉,前期獲利回吐了不少,不過仍有將近30%的獲利。
  拋售中石化之后,牛睞決定快進快出,先后炒過金風科技、華夏建通、東北制藥、中國醫(yī)藥、宜華木業(yè)。但是,從3月10日到20日,這些股票股價分別下跌了24%、8%、18%和17%,結果前期30%獲利不僅回吐,而且已經虧損將近57%,本金只剩下10萬元左右。
  “運氣”終于來了,某日,牛睞聽說中國聯(lián)通即將重組,決定全倉“殺入”,當時成本價9元多。不幸的是,牛睞買進后,中國聯(lián)通開始跌跌不休。直到4月底,中國聯(lián)通才出現(xiàn)小幅反彈,牛睞決定堅守。6月19日,中國聯(lián)通成為當天千只跌停股之一,收盤價為6.45元,從任杰買進算起,股價已經下跌了30%,任杰的資產也變成了7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