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叫做“比特幣”的幽靈,在網絡世界上已游蕩好多年,最近引起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金融市場監(jiān)管部門的關切。日前,中國的央行、工信部和銀監(jiān)會、證監(jiān)會、保監(jiān)會聯合發(fā)布《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對比特幣作出了定性。
  按照這個通知,比特幣雖然被稱為“貨幣”,但由于其不是由貨幣當局發(fā)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并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通知認定,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監(jiān)管部門發(fā)出的這個通知,有一定的現實針對性。比特幣的發(fā)展歷史還不長,追溯起來,它的起源是這樣: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fā)生之時,由自稱“中本聰”的一個人(或者機構?)在注冊于日本的一個ID上發(fā)表了一篇論文,描述了比特幣的模式。2009年,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機構控制的比特幣誕生。
  在開始的時候,人們只是把它視為網上可供自娛自樂的一種“開心道具”,其價格只有幾美分。但很快,它就發(fā)展成了可在網上進行交易的一種類似股票的有價證券,可以用美元和人民幣進行標價,并且開始進入人們真實的消費生活。在我國,包括百度在內的一些互聯網公司已經接受用比特幣支付網購貨款,上海甚至曾經有開發(fā)商試水,允許購房者用比特幣買房子。
  但直到最近,國內外監(jiān)管部門對比特幣才有定性。此次中國央行等五部門發(fā)布這個通知,顯然是受到了比特幣在網上交易價大起大落的刺激。2011年,比特幣就從每枚50美分上漲到13美元,漲幅高達2600%。進入2013年后,比特幣出現了更瘋狂的上漲,尤其是11月中旬,比特幣幾乎每天都能上漲100美元,11月29日更是創(chuàng)下1242美元的新高,而其時的黃金價格也只是1241.98美元/盎司。
  比特幣儼然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值錢的東西,強烈吸引了中國投資者。據稱,中國已成為比特幣交易最為火爆的一個國家,交易量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中國央行等監(jiān)管部門發(fā)布通知,其風險警示的意圖是十分明顯的。
  然而,實踐告訴我們,由監(jiān)管部門來警示風險,是否能起到應有的效果,一直是充滿疑問的。這個通知發(fā)布后,比特幣的交易價格應聲出現下跌,12月5日當天,通知發(fā)布的一小時內,在國內首家比特幣與人民幣的交易平臺“比特幣中國”上,比特幣的交易價格從每一枚近7000元人民幣一度跌至4521元,12月7日則下探至3821元??蛇@并不表明這個通知有眼光,只能認為,它對比特幣交易產生了影響,甚至反而加劇了市場的動蕩。
  這種情況,我們在股票市場上已經屢見不鮮,無論中外,政府監(jiān)管部門出臺任何一個動作,都會在交易市場上引起或大或小的波瀾,比如,A股市場因此被投資者指為“政策市”。其實這種情況在全球股市都是常見的,美聯儲每一次推出量化寬松政策,都會對道指甚至全球股市產生重大影響。
  但這并不表明央行等五部門的這個通知是多余的。比特幣的泛濫,直接對國家主權貨幣形成了挑戰(zhàn)。通知明確禁止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參與比特幣的交易業(yè)務,這實際上是卡死了比特幣成為現實貨幣的可能性,也擊破了比特幣炒作的一個重要理由。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并沒有禁止比特幣在網上的交易,只是要求相關互聯網站依法在電信管理機構備案。央行同時發(fā)布的一份“答記者問”中還表示,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互聯網上的商品買賣行為,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
  這是一個重要的表述,它與我們經常看到的政府對不合規(guī)交易一律禁止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吹竭@樣的情景:小販在路邊擺一個攤,就要受到城管的驅趕,發(fā)生沖突的話甚至釀出人命。但是現在央行等五部門面對很有點擾亂現行金融秩序意味的比特幣交易,卻沒有動用手段加以剿滅。
  這是行政理念的一種積極變化。一方面,政府需要保證社會經濟的運行維持在法制的軌道上,但另一方面,對于民間自發(fā)形成的某種市場,政府又需要恪守自己的行政邊界,不能隨意干預,如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所要求的: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wěn)定,加強和優(yōu)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jiān)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xù)發(fā)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
  相比于現實貨幣出現的一些問題,比特幣有它的優(yōu)勢所在。比如,由于它不與國家主權依附在一起,就擺脫了政府為財政需要而違背國家信用、隨意開動印鈔機的可能,因此不會產生貨幣超發(fā)、通貨膨脹的問題。從這一點來說,它與央行行長周小川前幾年提出的“超主權貨幣”的構想倒有點不謀而合。但是,正由于它不受國家權力支配,因此它又極有可能逃避國家對金融市場的監(jiān)管,比如被某些犯罪分子用來作為洗錢的工具。因此,央行要求金融機構與比特幣切割,這是一個可以理解的決定。按照央行的要求,比特幣只能成為網上的交易標的,而不能流入現實世界,那種將比特幣作為實體經濟交易中的貨幣來使用的做法,至少在現階段是不能得到金融機構配合的。
  央行沒有禁止比特幣的交易,這是國家權力尊重民間自生性經濟形態(tài)的表現。民間自生性的經濟形態(tài),脫離了政府監(jiān)管,因此可以激發(fā)出各種在陳規(guī)之下人們難以想像的市場活力,這種活力有可能是正面的,但也有可能是負面的,比如比特幣的交易價格暴跌,就會給炒作者帶來實際的利益損失,這樣的損失只能由炒作者自擔。但是,政府在這方面不需要發(fā)揚“父愛主義”,政府管得多了,民間的活力就少了。政府只要管好自己邊界內的事情就行了,禁止金融機構參與比特幣交易,又允許民間的比特幣交易繼續(xù)存在,這種行政理念的積極變化是值得肯定的。
  目前,由于央行等五部門通知所產生的作用,比特幣在中國市場上的交易價格正在下跌。但圍觀者不必對此抱有幸災樂禍的心態(tài),新華網上有一篇文章說,“在比特幣上漲過程中的既得利益者們,還會竭力維持其價格”。“既得利益者”在漢語敘述中是一個有特定政治含義的概念,把比特幣交易中的贏家稱為“既得利益者”,顯然是不足取的。對于比特幣交易者,當然沒有必要像對對股市交易者那樣,給他們戴上各種“政治正確”的高帽,但也沒有必要將他們視為另類。
高頓網校微信
掃一掃微信,關注最熱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