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正在瀏覽“業(yè)界評論”頻道的網友嗎?高頓網校小編邀您來閱讀這篇10月22日的文章:2014年非稅收入大幅飆升值得警惕——蔡恩澤
  來自財政部*7統(tǒng)計數據顯示:9月份全國財政收入9953億元,同比增長6.3%。而非稅收入1946億元,同比增長27.1%。其中,中央非稅收入423億元,地方非稅收入1523億元。
  在稅收增長滑坡的當下,地方非稅收入大幅飆升,成了財政增收的主力軍,雖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財政壓力,但從本質來看,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
  國家財政收入中,非稅收入占比高低,意義非同尋常。如果國家通過征收依據的法律層次較低的行政事業(yè)收費、罰款、攤派等取得收入,國家的征收行為則趨于專斷,以致反復無常而不尊重私人財產權,影響政府的公眾形象。占比越大,則公民對政府的信任度越小。
  近兩年來中央政府在理性調低經濟增長速度的同時,通過結構性減稅希望讓利于企業(yè)和民生,希望通過減稅效應的發(fā)揮帶動居民消費的擴大、振興實體經濟和民間投資,但非稅收入的過快增長和過度膨脹,很可能是以強制式服務或加大執(zhí)法力度攫取收入,使亂收費死灰復燃,濫權斂財,與民爭利。這無疑是在對沖結構性減稅的作用,加重企業(yè)和社會的負擔。
  地方政府通過強制性服務或濫權罰款,充實“府庫”,替補稅收銳減的空間,樹起一塊塊政績牌坊,臉上很有光彩。但是,在光鮮的政績背后,非稅收入沒有稅收那么嚴格管理的機制,在資金運作上存在許多漏洞:一是多頭管理,財源分散,全民財富化為部門利益,頗受坊間質疑的行政事業(yè)人員工資福利待遇那么高,就是因為有厚實的非稅收入作鋪墊;二是暗箱操作,缺乏透明度,資金流向一頭霧水;三是“一支筆”濫權,為所欲為;四是審計軟肋,審計本身吃財政飯,腰桿不直,難以履行監(jiān)督職責。
  在此背景之下,非稅收入成地方官員的“支票簿”,可以隨意“撕”,導致地方大量非生產性建設、重復建設和形象工程,造成官場浪費,加大行政成本,甚至異化為官場腐敗的溫床。
  由此看來,非稅收入大幅飆升確實有點玄,并非是好事。地方政府的創(chuàng)收沖動,讓非稅收入偏離了其“偏室”角色,又以“主力軍”角色長期游離于財政監(jiān)督體系之外,埋下了財政體制扭曲的隱患,易生禍端。
  要想規(guī)避非稅收入大幅飆升的風險,必須大力發(fā)展實體經濟,壯大企業(yè)實力,夯實財稅根基,培植財源,讓稅收挑大梁。無論什么時候,稅收都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擔負社會基本建設、調節(jié)收入分配、承擔社會管理成本的主要角色。而非稅則是一種補充,主次不能顛倒,角色不能易位。
  從征收流程來看,必須著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有節(jié)制地征收非稅,使預算外資金適度增長,避免加重企業(yè)負擔,*4的辦法是通過聽證會,公開征詢意見,可征可不征的堅決不征,能少征的就少征,讓利給企業(yè),以增加企業(yè)的生存空間。
  在監(jiān)督方面,要將非稅收入納入財政正常監(jiān)督體系,與預算內收入一樣嚴格管理,建立起“一張網向下,一根繩統(tǒng)領”的管理體制,也就是按部門職能權限分散征收,統(tǒng)一集中管理。同時要建立收支兩條線,嚴禁誰收誰支,克服“近水樓臺先得月”的現(xiàn)象。要加強對“一支筆”審批的監(jiān)督,“一支筆”要受“一大幫”監(jiān)督,勿使個人權力膨脹,游離于集體監(jiān)督之外。
  要從根本上克服非稅收入大幅飆升,必須改革官員考核任用制度,勿以一時政績論英雄,要看其發(fā)展實體經濟、培植財稅根基的功力,以抑制地方政府“創(chuàng)收”的政績沖動。
 ?。ㄗ髡邽榫K傳媒首席分析師)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高頓網校官方微信
掃一掃微信,關注*7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