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則是高頓網(wǎng)校的小編在11月24日為您精心編輯的一篇業(yè)界評論:皮海洲始終覺得投資者沒有誰比誰更傻,請認真閱讀。
  于11月17日正式開通的滬港通并沒有出現(xiàn)某些業(yè)內(nèi)人士期盼的“秒停”走勢,相反,滬港通開門遇冷。雖然在17日的首秀中,香港投資者提前用完了滬股通130億元的投資額度,但在港股通方面,內(nèi)地的投資者只使用了17.67億元的額度,表現(xiàn)為一種“南冷北熱”的局面。
  而隨后兩天的交易,滬股通與港股通更是雙雙縮量。次日,滬股通130億額度只凈買入48.45億元,當日剩下81.55億元額度;而港股通105億人民幣額度更是只凈買入港股8億元,還剩97億元額度。第三日的交易更是慘不忍睹。當日滬股通只買入26.2億元,結(jié)余103.8億元;港股通買入2.6億元,結(jié)余102.4億元。
  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無疑讓熱炒滬港通以及對滬港通寄予幻想的人們大失所望。尤其是對于“牛市論”者來說,滬港通開門遇冷的表現(xiàn),更是給他們頭上潑了一盆冷水。面對滬港通的到來,某些業(yè)內(nèi)人士狂熱地鼓吹“牛市論”,聲稱滬港通開啟A股牛市之旅,吹響牛市的號角云云。甚至就連港交所總裁李小加也為“牛市論”火上澆油,認為滬港通將為A股市場帶來“七八萬億美元”的活水。面對滬港通前三個交易日的交易情況,“牛市論”實在是讓人貽笑大方了。難道就靠這每天幾十個億的資金來吹響牛市的集結(jié)號?
  當然,對于滬港通,人們不應(yīng)該以其一時的表現(xiàn)來論成敗。實際上,如果客觀來分析,滬港通開門遇冷無疑是非常正常的現(xiàn)象,沒什么大驚小怪的。畢竟作為兩地的投資者來說,都需要一個熟悉與了解對方市場的過程。尤其是對個人投資者來說,這個過程會相對漫長一些,就象A股市場的投資者來說,對于交易港股到底有多少成本費用都說不清,更別說是港股的諸多交易規(guī)則與A股市場的不同了。所以在這個熟悉與了解對方市場的過程中,投資者交易慎重一些是應(yīng)該的。
  不僅如此,在迎接滬港通開通的日子里,滬港兩地市場都把滬港通概念股炒作了一番,就等著滬港通開通后,對方的投資者過來接盤。也正因如此,在滬港通開通之初,投資者觀望一段時間,回避一下滬港通概念股回調(diào)的風險,這也是很正常的一種投資策略。畢竟在這個市場上,沒有誰比誰更聰明多少,也沒有誰比誰更傻多少。所謂聰明人布下的陷阱,投資者一看都清楚。如此一來,還有誰傻乎乎地直往陷阱里跳呢?傻掉的應(yīng)該是那些等待著別人到高處來接盤的聰明人吧?
  當然,滬港通的遇冷只是暫時現(xiàn)象,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內(nèi)地與香港兩地的投資者對對方市場的熟悉與了解,以及滬港通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滬港通肯定會告別目前這種遇冷的境況,滬港通的交易會逐步走向正常,甚至不排除滬港通額度不夠用的情況持續(xù)發(fā)生。實際上包括李小加所言的滬港通為A股市場帶來“七八萬億美元”的活水,所指也是長遠的事情,而并非就在當下。
  而從當下的情況來說,滬港通遇冷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它提醒我們遇事不要頭腦發(fā)熱,還是應(yīng)該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比如滬港通,雖然是A股市場改革開放的重要舉措,但滬港通并沒有改變中國經(jīng)濟增長放緩的局面,更沒有解決中國股市自身存在的包括圈錢市在內(nèi)的諸多實質(zhì)性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下,寄希望于滬港通能帶來大量的海外資金來開啟A股市場的大牛市,這無異于是癡人說夢。還是那句話,投資者沒有誰比誰更傻,尤其是海外投資者,走過的橋比我們國內(nèi)投資者走過的路還多,忽悠海外資金來推高A股股價,那實在是班門弄斧玩過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