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今秋,隨著釣魚島事件的升溫,在華日企如驚弓之鳥。“918”當日著名企業(yè)優(yōu)衣庫和711關門歇業(yè),豐田汽車公司更于晚些時候確定了年內在中國持續(xù)減產的方針。日本國內主張“脫中國化”的呼聲日益高漲。日企在中國再度陷入了危機。
 

  我國古代思想家孟子重視市場交換的價值。他在《孟子·滕文公章句下》中提及“通功易事”一詞,揭示了市場交換的利益之所在:“子不通功易事,以羨補不足,則農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則梓匠輪輿皆得食于子”。所謂“通功易事”,是指“交換”。孟子所強調的是要通過交換剩余的粟和剩余的布,可以互通有無;用多余的物品(“羨”)換取和補充不足的物品,可達致交換者各自處境的改善。這種改善就是當今經濟學家所稱道的“帕累托改進”。
 

  古希臘語里的“Katallatein”一詞,簡單而言,其簡單的意指也為“交換”,因而就包含“通功易事”的意思。不過,它的完整含義要豐富得多,它是指相互交易、為社會或共同體所接納并因此而化敵為友。遠的來看,這一洞見最為淋漓盡致的例證當數歐洲的經濟一體化與以此帶來的經濟繁榮和長久和平。近的來看,這種例證當數大陸和臺灣的關系。目前臺灣有30多萬大陸新娘。2011年臺灣當局共核準對大陸投資575件,核準投資金額共計131億美元。經濟、文化和社會的交融使得海峽兩岸局勢成為后現代世界格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這種情況下,和平是雙贏,戰(zhàn)爭則全敗。
 

  市場交換的贏家不只是其中的一方。交換雙方都是贏家。之所以出現交換,是因為交換雙方中的任何一方均認為自己換入的貨品價值要大于等于其換出的貨品或者貨幣。
 

  道理雖然如此,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卻會忘記。幾個月前,日本政府及某些右翼分子對待釣魚島的態(tài)度激起了很多國人的強烈憤慨,我國多個城市出現了抵制日貨的行為。一些地方出現了對日本汽車打砸搶燒的行為。抵制日貨運動的“戰(zhàn)果”可謂輝煌。中日關系其實也是后現代關系,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一輛中國制造的本田汽車,其中很大一塊是國產部件,另外裝配、銷售和養(yǎng)護環(huán)節(jié)還凝結了很多國人的勞動。即便是日本原裝的豐田車,想必也有我國的零部件。對于日本汽車的打砸搶燒,也是對國貨的打砸搶燒。此外,對國貨的損害還不止于此。抵制日貨也會招致日本的抵制。
 

  其實,國人抵制日貨,日本人抵制國貨或者撤資,都屬于交叉報復的性質,其結果是親者痛仇者快。把產品賣給中國的廠家,或者在中國投資生產的廠家,都是對中國友善的那部分日本人。抵制日貨*6興的是日本的右翼份子,而他們卻正是許多國人想要仇視的真正對象。
 

  再進一步說,任何財富一旦創(chuàng)造出來,就是人類的財富,而與到底是哪個國家生產無關。對于人類財富的無辜損害,就是對人類的犯罪。
 

  抵制日貨運動的影響還不止于此。它給世界尤其是日本發(fā)出了一個信號,那就是中國的投資環(huán)境不穩(wěn)定,存在法律安全問題。卻不論抵制日貨運動是否由一些地方政府有關部門發(fā)動和組織的,至少在發(fā)生打砸搶燒行為時,地方政府有關部門阻止不力。
 

  目前日企撤資的動作非常大,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源于此。據報道,日本豐田汽車公司10月17日確定了年內在中國持續(xù)減產的方針。豐田汽車公司已向零部件制造商提出了在華*5的天津工廠十一二月的生產計劃,計劃比2011年同期削減將近2成。日本國內主張“脫中國化”、進軍東南亞的呼聲日益高漲。
 

  日企撤資潮形成的原因比較復雜,不單純是抵制日貨造成。我國人工成本連年高企是一大因素。早在中日關系惡化之前,日本的企業(yè)已經開始計劃擺脫對中國勞動力、資源和市場的依賴。抵制日貨只是加速了這一“脫中國化”過程。日資回撤的路線目前主要有兩條:其一為東南亞國家,其二為日本本土。如果我們把中國人工成本高企和抵制日貨等因素稱之為“中國因素”,那么它導致的結果不是貿易創(chuàng)造,而是貿易轉移。抵制日貨的國人在意氣上過了把癮,結果卻是兩敗俱傷。
 

  也許有人會說日企撤資是件好事,因為這樣保護了本國企業(yè)。但是國內外經驗告訴我們,恰恰是市場競爭增進了本國產業(yè)的競爭力,所謂保護只是保護了落后。無論是汽車工業(yè),還是其他工業(yè),均不例外。中國的強國地位,不能通過貿易保護實現,而只能通過競爭。此外,美資也好,日資也好,外資企業(yè)進入中國,實際上就是我們本國的企業(yè)。向他們提供法律安全和國民待遇,乃是當然之舉。否則中國難以成其為泱泱大國,無以體現大國風范。
 

  總之,自由貿易和開放市場是國人*5的利益。市場的邏輯非常簡單明了,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逍遙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