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股災背后的經(jīng)濟魔咒
  雖然股市在兩千多年前的古羅馬共和國就出現(xiàn)了,但起初的股市就是股權交易場所,股票就是入股證明,持股人享有企業(yè)的利潤分配權。
  把股市作為投機套利場所始于1602年的荷蘭。從此,股票淪為套利工具,很多股民不關心企業(yè)的經(jīng)營和盈利狀況,只關心股票本身的價格變動,把股票作為籌碼,等股價上漲后賣出套利。
  在股市上投機套利是資本主義*2特色的資本運作手段之一,它可以讓人一夜暴富,也讓更多的人一夜淪為乞丐。
  拿破侖·波拿巴是這樣評價資本市場上那些呼風喚雨的金融家的:“金融家沒有愛國精神,也沒有道理可講,他們的*10目的就是賺錢。”
  由于投機活動會從實體經(jīng)濟吸走大量資金,會導致全社會的經(jīng)濟萎縮,并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亂甚至崩潰。本文介紹的三大股災揭示了一個周而復始的經(jīng)濟魔咒:不勞而獲—投機炒作—吹大泡沫—泡沫破裂—經(jīng)濟衰退。
  1.英國南海泡沫案
  當時的英國全民炒股,只要是股票都遭到瘋搶,連物理學大師牛頓也經(jīng)不住金錢的誘惑參與其中。股市泡沫破滅后,牛頓賠了兩萬英鎊,“經(jīng)濟泡沫”一詞就源于這次股災
  英國南海公司創(chuàng)建于1711年9月10日,該公司獲得在南美洲的特許壟斷貿(mào)易經(jīng)營權。歐洲列強當時把南美洲及其周圍海域稱為“南海”。
  由于南美洲屬于西班牙的勢力范圍,南海公司無法在那里展開貿(mào)易活動。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zhàn)爭”1713年3月結束后,英國才獲得南美洲的一些特權。除奴隸貿(mào)易外,南海公司幾乎沒有從事任何其他貿(mào)易,就是奴隸貿(mào)易也沒有賺到錢,當時16歲以上的男性奴隸價格為10英鎊,10-16歲的男性奴隸價格為8英鎊。
  由于英國連年與外國交戰(zhàn),政府債臺高筑,舊債無力償還,發(fā)新債更加艱難。
  當時國債利率為7%-9%。于是,英國政府便和南海公司聯(lián)手操作“債轉股”,把國債轉為該公司的股票,通過這種安排,政府的債權人就成為南海公司的股東,國債一筆勾銷。
  就這樣,政府不但找到了替自己還債的人,還找到了搖錢樹,因為政府把南海公司作為融資平臺,政府需要錢就讓南海公司發(fā)行股票,南海公司把認股款轉給政府,政府向南海公司支付6%的固定利息。
  為了吸引股民,該公司通過各種媒體不斷散布謊言,稱公司在南海貿(mào)易中獲得豐厚利潤,加之該公司有政府這座靠山,南海公司的股票頗為搶手,就連法國、荷蘭等國居民也瘋搶這只股票。
  為炒熱這只股票,南海公司還向認購這只股票的股民大舉放貸。就這樣,海南公司股票每股價格在1720年1月為120英鎊,到2月漲到175英鎊,到3月漲到330英鎊,到5月漲到550英鎊,到7月漲到1000英鎊,6個月漲了7倍。
  在南海公司的帶動下,英國出現(xiàn)了公司上市熱,數(shù)百家公司爭相上市圈錢,發(fā)布子虛烏有的盈利謊言欺騙監(jiān)管當局和公眾,有的甚至放棄原來產(chǎn)業(yè)改行投資債券市場,實體經(jīng)濟遭到嚴重破壞。
  當時上市公司的虛假宣傳五花八門,這些虛假宣傳在當時的炒股熱潮中沒受到任何質疑,只要是股票,不管是什么公司的,都遭到瘋搶。
  當時的英國全民炒股,政治家忘記政治,律師放下官司,醫(yī)生丟掉病人,店主關閉店鋪,牧師離開教堂,連貴婦人也放下身段擠在喧囂的股民中搶購股票。
  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牛頓經(jīng)不住金錢的誘惑也炒起股來,但最后賠了兩萬英鎊,他自嘲說:“我可以計算星球的運行軌道,但我無法計算人的瘋狂。”
  各行各業(yè)的人都去炒股,英國的經(jīng)濟幾乎要停滯,企業(yè)既沒資金,也沒勞動力。為盡快刺破股市泡沫,挽救經(jīng)濟,英國議會1720年6月11日通過《泡沫法案》,宣布未經(jīng)政府特許的上市公司為非法,予以取締。
  “經(jīng)濟泡沫”一詞就源于這次股災,它是指通過投機炒作導致資產(chǎn)價格明顯高于其價值而形成短暫的虛假繁榮。一旦流入投機活動的貨幣枯竭,泡沫就開始破裂,經(jīng)濟回歸常態(tài)。
  《泡沫法案》頒布后,股票價格自由落體式跌下,成千上萬的股民血本無歸,不少股民為躲避炒股欠債逃離了英國。
  1720年12月8日,英國下院成立一個秘密委員會調查南海公司,并禁止該公司董事離開英國。秘密委員會1721年2月發(fā)布的調查報告稱“南海公司進行非常嚴重的詐騙及貪污活動”,該公司偽造公司賬目,部分董事內(nèi)幕交易并賄賂政府官員。
  董事們合計201.4萬英鎊的個人財產(chǎn)被沒收充公,后來又把其中的35.5萬英鎊退還作為他們及家人的生活費用。
  南海公司的那些創(chuàng)始人本想利用上市公司大撈一把,沒想到偷雞不成蝕把米,以董事約翰?布倫特爵士為例,他原來的18.3萬英鎊的財富在南海公司被處理后只剩下5000英鎊。
  政府還從公司凈資產(chǎn)里拿出800萬英鎊安撫股民,每股派息33鎊6先令8便士,南海公司的股票就此了斷。
  很多政府官員卷入南海泡沫案,腐敗官員協(xié)助南海公司發(fā)行股票。例如,財政大臣約翰?艾思拉比因收取了南海公司贈與的價值兩萬英鎊的股票于1721年1月23日被迫辭職,3月被判決犯有“最臭名昭著、最危險和最無恥的貪污罪”被監(jiān)禁在倫敦塔內(nèi)。
  南海泡沫事件使政府信用破產(chǎn),托利黨退出執(zhí)政舞臺,輝格黨[**]羅伯特?沃波爾于1721年4月4日成為英國*9任首相(當時首相正式名稱是*9財政大臣),并在此后的半個世紀里英國政壇一直被輝格黨控制。
  2.法國密西西比騙局
  當時的法國人認為購買股票就是天上掉餡餅,巴黎大街到處是排隊購買股票的人,“百萬富翁”一詞就是這時出現(xiàn)的,但最終,法國的金融體系在隨后的股災中崩潰了
  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在位期間對外頻繁發(fā)動戰(zhàn)爭,宮廷生活奢靡,政治腐敗,在他執(zhí)政的晚期,全國稅收的一半被達官貴人的糜爛生活消費掉,可當時溫飽尚未解決的百姓要為龐大的政府支出勒緊腰帶納稅。
  路易十四1715年9月1日駕崩后,王位由5歲的曾孫路易十五繼承,路易十四的侄子奧爾良公爵腓力二世為攝政王。
  路易十五繼承了39億利弗爾(法國舊幣單位,當時一利弗爾的幣值約為半公斤白銀)的債務,正當奧爾良公爵在財政危機面前一籌莫展之際,他遇到了救命稻草——約翰?羅。
  約翰·羅于1671年4月21日生于蘇格蘭一個銀行世家,1694年4月9日,他在倫敦為了爭奪宮女伊麗莎白?漢密爾頓與人決斗,把情敵刺死后被捕入獄,但他越獄逃跑,在荷蘭、德國、比利時、匈牙利、意大利和法國等國流亡。
  約翰·羅畢竟出生在銀行世家,對貨幣理論頗有心得,在1705年發(fā)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論貨幣與貿(mào)易——關于國家發(fā)行貨幣的建議》,呼吁政府成立國家銀行,發(fā)行用土地、黃金和白銀支持的紙幣。
  1716年5月1日,奧爾良公爵允許約翰?羅成立私人通用銀行,授予該銀行發(fā)行“金路易”(法國幣值*5的貨幣,用黃金鑄造)支持的紙幣的特權。
  私人通用銀行是當時世界上僅有的6家可以發(fā)行紙幣的銀行之一,另外5家是瑞典銀行、英格蘭銀行、荷蘭銀行、威尼斯銀行和熱那亞銀行。
  私人通用銀行在1718年被收歸國有,更名為“皇家銀行”,這意味著紙幣不再需要黃金支持,而用國王信用擔保,由此打開了紙幣泛濫的“潘多拉魔盒”。
  法國在北美路易斯安那殖民地的密西西比公司成立于1684年,約翰?羅于1717年8月買下該公司,并將其更名為“西部公司”,取得了在西印度和北美為期25年的貿(mào)易壟斷經(jīng)營權,約翰?羅任首席執(zhí)行官。
  法國政府批準西部公司發(fā)行股票,發(fā)行價為每股500利弗爾,股票發(fā)行后一個月股價就翻了一番。
  當時法國人搶購股票,主要是因為紙幣持續(xù)貶值,人們認為購買股票可以保值。于是,巧舌如簧的約翰?羅勸說奧爾良公爵不斷印鈔,稱通貨膨脹可以刺激經(jīng)濟和就業(yè)。印的票子越多,通脹越嚴重,人們越瘋搶西部公司股票。
  奧爾良公爵感到紙幣太神奇了,竟宣布放棄金屬幣,奧爾良公爵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多印些鈔票”。他說:“既然印了5億利弗爾的票子能讓經(jīng)濟繁榮起來,印10億利弗爾豈不更好?”
  同時,約翰·羅虛報西部公司的投資收益,告訴股民北美路易斯安那殖民地遍地是黃金。這樣,西部公司的股票成了搶手貨。
  1719年夏天,股票價格從每股1000利弗爾猛竄到每股5000利弗爾,到年底更是飆升到每股15000利弗爾。
  “百萬富翁”一詞就是這時出現(xiàn)的,因為只要擁有67股西部公司股票就是百萬富翁。當時的法國人認為購買股票致富如此容易,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當時巴黎大街上搭滿了帳篷,擁擠著排隊購買股票的外省人。
  1719年,西部公司共發(fā)行了60多萬股股票,獲得股本3億利弗爾。就這樣,奧爾良公爵和約翰?羅勾結在一起,很快就把社會上的財富洗劫一空,當然,國債不費吹灰之力就清償了。
  約翰·羅不但自己富得流油,他的地位也如日中天,并在1720年當上了法國財政大臣,成了紅得發(fā)紫的經(jīng)濟學家,到處吹噓他的“經(jīng)濟學說”,其實“羅經(jīng)濟學”很簡單,就是印票子,吹大經(jīng)濟泡沫形成短暫的虛假繁榮,把法國經(jīng)濟搞垮,把千百萬百姓推向地獄。
  后來股民發(fā)現(xiàn),巨資購買的西部公司股票沒給他們帶來絲毫收益,便開始拋售這只股票。
  為了恢復股民對西部公司的信心,阻止股價下跌,約翰?羅從那些炒股破產(chǎn)的人當中招聘了6000名“礦工”,讓他們穿著礦工服手持鎬頭在巴黎大街游行,聲稱要送他們?nèi)ヂ芬姿拱材情_采金礦。
  這種欺騙性宣傳果然起了些效果,股價下跌趨勢得到遏制,但人們很快就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騙局,西部公司股價又開始狂跌。很快,西部公司宣布破產(chǎn),其股票一文不值。
  1720年末,約翰·羅被罷免財政部長和皇家銀行行長職務后逃離了法國,1729年在威尼斯死去。
  1720年5月初,法國財政部公布的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當時發(fā)行的鈔票共26億利弗爾,但金屬幣不足其半數(shù),也就是說,一半鈔票沒有任何資產(chǎn)支持。
  法國當時的虛假繁榮曇花一現(xiàn),很快惡性通貨膨脹發(fā)生了,紙幣幣值縮水五成。由于居民不再信任紙幣,都到銀行兌換金屬幣,或把錢取出購買食品,由此爆發(fā)銀行擠兌潮。
  為了阻止人們擠兌,政府宣布金幣退出流通,使用金幣和黃金交易違法,違者處以死刑;還宣布,居民持有的其他金屬幣不得超過500利弗爾,超出此數(shù)一旦被發(fā)現(xiàn)悉數(shù)充公;并鼓勵居民揭發(fā)私藏金屬幣者,檢舉者可獲涉案金額的一半。
  很快,政府對50個違反禁令的人執(zhí)行了死刑。當時法國社會一片混亂,人們互相揭發(fā),人人自危。
  法國的金融體系就這樣崩潰了。從此,法國通脹日益惡化,平民階層生活更加貧困,貧富差距拉大,社會各階層之間充滿怨恨,互不信任,播下了法國大革命的種子。
  3.美國股市崩盤
  瘋牛狂奔,不少股民用20%-25%的利率借錢炒股;股災發(fā)生后,道指跌到了33年前的水平,并引發(fā)世界“大蕭條”;當時的美國財政部長梅隆基稱,在這次股災中傾家蕩產(chǎn)的人是自找的,這是為貪婪付出的代價
  美國歷史上發(fā)生過多次股市崩盤事件,1792年崩盤蒸發(fā)的市值可以買下整個紐約。從1869年“黑色星期五”到1929年“黑色星期四”,美國共發(fā)生了11次股市崩盤事件,平均每6年崩盤一次。
  *9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1913年,美國股市市值與英國股市市值相當,約為150億美元,相當于美國GDP的三分之一。1913年12月31日道瓊斯工業(yè)平均指數(shù)(道指)為58點。
  一戰(zhàn)期間股市起伏不大,一戰(zhàn)結束后,歐美的銀行家就一戰(zhàn)賠款問題忙得不亦樂乎,眾多金融機構無暇股市投機套利,股市也算平穩(wěn)。
  但從1924年下半年開始,美國股市一路凱歌猛進,到1929年9月3日道指漲到了381點,年均漲幅40%,股市嚴重脫離了經(jīng)濟基本面,崩盤在所難免。
  當時,美國舉國上下一片歡天喜地,經(jīng)濟學家、分析師們高唱贊歌,連大名鼎鼎的經(jīng)濟學家歐文·費雪也不斷重復“股價并不高,離到頂還遠著呢”。
  看多股市才是“正能量”,誰看空股市就被戴上“弱智”、“唱衰美國”、“美國的敵對勢力”等帽子。
  瘋??癖?,股價暴漲,很多股民便采用配資炒股來放大自己的收益,從股票經(jīng)紀人那里用20%-25%的利率借錢,因為他們相信,炒股一年的套利遠遠高于貸款利息。
  世界各國的炒股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向華爾街,華爾街成了一臺巨大的抽水機,把地球上的資金吸干了。各國央行不斷上調利率企圖阻止資金外流,打響資金保衛(wèi)戰(zhàn)。
  1927年7月,約瑟夫·肯尼迪(肯尼迪總統(tǒng)的父親)在趕往華爾街的路上,遇到一個擦皮鞋的男孩熱情地告訴他股市內(nèi)幕消息,這讓肯尼迪大為震驚,趕緊賣掉了他所持有的所有股票。他解釋說:“當擦皮鞋的男孩知道的股票信息和我一樣多時,就該退出股市了。”
  1929年2月,聯(lián)邦參議員湯姆·赫夫林質問美聯(lián)儲:“華爾街已經(jīng)變成全宇宙最臭名昭著的投機中心,最令人憎恨的投機溫床,它是國家的巨大禍害。”
  參議員布魯克哈特說:“我們有一部禁止賭博的法律,同樣,我們也應該有一部禁止股市投機的法律。”但當時美國政府怕落下干預市場的壞名聲,一直袖手旁觀
  文章來源:騰訊證券

高頓網(wǎng)校精彩推薦:

2015年1月-12月財會考試月歷

2015公務員工資改革解析
史上最全
《財經(jīng)名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