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小心“結構性理財產品”
  [摘要]一季度未達預期收益的32款理財產品中,超過一半的產品是股票掛鉤結構性理財產品,占比達56.25%。掛鉤股票的產品很難實現*6收益率。
  平均預期收益率15%,平均實際收益率不及5%;分析稱,掛鉤股票的產品很難實現*6收益率
  自上月開始,“寶寶們”的收益率持續(xù)下降,年化收益逼近5%;而傳統銀行理財產品則開始發(fā)力,部分理財產品收益率已超過6%。其中,結構性理財產品收益許多更是超過10%。然而,在今年*9季度到期的理財產品中,未達預期收益的產品有一個共同點:掛鉤股票或直接投資股票。銀率網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未達預期收益的32款理財產品中,超過一半的產品是股票掛鉤結構性理財產品,占比達56.25%。 新京報記者陳白
 
  “超高收益”的理財產品
  清明假期前,李小姐接到法興銀行個人理財經理的電話:“我們現在正推出一款保本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只針對10萬起投的客戶,收益率能夠達到17%以上,是我們的貴賓客戶專享。”投資10萬元,年化收益率17%,意味著投資一年的話就能獲得1.7萬元的收益,是定存收益的近6倍。
  李小姐十分感興趣??墒钱斔^續(xù)追問產品細節(jié)時,理財經理卻含糊其詞,建議她來網點進一步了解。
  李小姐回家后查詢發(fā)現,這款產品實際上是一款掛鉤股市指數的結構性理財產品,17%只是這款理財產品a1情形時的收益,而最差情況下,到期收益率為0%,投資客戶僅僅收回本金。這就意味著如果遭遇最壞情況,李小姐的10萬元過了一年,1分錢收益都沒有。“我就是存一年期定期存款,還能拿到3250元的利息呢。”李小姐向記者說。
 
  “鏡花水月”的收益率
  數據統計,2014年一季度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6.74%,平均投資期限為120天。按照掛鉤標的劃分,掛鉤股票票據類資產的ELN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較高,平均預期收益率達到15%。與匯率、利率、大宗商品掛鉤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則低于整體平均水平,分別為5.02%、5.39%和6.48%。
  如此高的預期收益率,使得這一產品從眾多理財產品中脫穎而出,吸引人們的眼球。
  然而,預期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銀率網統計顯示,2014年一季度,有32款理財產品未達到預期*6年化收益率,全部為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產品。而在這32款理財產品中,超過一半的產品是掛鉤股票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占比達56.25%。
  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到期實際收益也遠遠低于宣傳,甚至不及非結構性產品的平均收益率。據銀率網數據顯示,2014年一季度,到期的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平均實際收益率為4.82%,相比平均預期收益率15%,相去甚遠。而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平均實際收益則為5.15%,較結構性理財還要高一些。
 
  “結構性”理財曾巨虧95%
  現代型股票掛鉤結構性產品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90年代在歐美市場出現爆炸式增長,成為近20年來*2創(chuàng)新性質的一類金融理財產品。我國的結構性產品起步相對較晚。2002年,國內結構性產品開始以結構性存款的形式出現。2005年9月,銀監(jiān)會下發(fā)《商業(yè)銀行個人理財業(yè)務管理暫行辦法》,將結構性存款(尤其是衍生品部分)業(yè)務納入綜合理財業(yè)務范疇,2013年以來,國內銀行也逐漸加大包括股票掛鉤在內的結構性產品的發(fā)行力度。
  但結構性理財產品自其登陸中國市場以來,巨虧事件一直存在。2008年,金融危機讓結構性理財產品損失慘重,之后各家商業(yè)銀行都開始注重產品的風險控制,避免巨虧事件發(fā)生。然而根據銀率網2013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結構性產品虧損事件未達*6預期收益事件仍然不少。如2013年招行到期的掛鉤股票的“焦點聯動系列”結構性產品絕大多數沒有達到預設的*6預期收益率,部分產品甚至只實現了最低預期收益率——0或0.4%;而渣打銀行的QDSN系列產品也頻曝巨虧——虧損最慘重的達到95%之巨。
 
  到期收益披露率34%
  既然收益水平欠佳,為何銀行熱衷于向“貴賓客戶”推薦結構性理財產品?某股份制商業(yè)銀行客戶經理對記者表示,為了完成銷售任務。
  另外一位銀行理財分析師則表示,相比內資銀行,外資行更愿意設計結構化產品,一是外資行對衍生品交易比較嫻熟,二是結構化基礎化資產可以轉化為儲蓄存款,所以外資行比較愿意用結構化產品來拉高業(yè)務。
  理財專家徐建明表示,結構性理財產品將資金一部分做安全投資,一部分做風險投資。以掛鉤股票的產品來看,如果同期股市表現不佳,收益情況就會比較難保證。
  錢景財富高級分析師告訴記者,掛鉤股票的結構性理財產品雖然預期收益率很高,但卻經常由于觸發(fā)條件要求太高,最終想要實現*6收益率十分困難。此外,結構性理財產品的投資收益與投資風險不成正比。在市場經濟不太景氣的環(huán)境下,大部分都設計成了保本型產品。“但是這樣的弊端就是,為了保本,所謂的結構在整個產品中所占的比例很小,甚至有些銀行僅僅是給產品冠以結構之名;其最終收益率主要還是來自貨幣資產的投資。”
  數據顯示,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到期信息披露率遠低于非結構性理財產品。以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期間到期理財產品的披露率來看,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到期收益披露率為72%,而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到期收益披露率僅為34%。這也意味著66%的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實際收益率到底如何,外界無從知曉。
 
  名詞解釋
  結構型理財產品
  是指將存款、零息債券等固定收益產品與金融衍生品(如遠期、期權、掉期等)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種新型金融產品。結構型理財產品的回報率通常取決于掛鉤資產的表現。根據掛鉤資產的屬性,結構型理財產品大致可以細分為外匯掛鉤類、指數掛鉤類、股票掛鉤類和商品掛鉤類等。
 
  鏈接
  三招選購結構性理財
  1篩選合適掛鉤品種
  銀率網分析師殷燕敏建議,投資者在購買掛鉤類理財產品前,一定要篩選合適的掛鉤品種。投資者應該盡量選擇自己熟悉的標的市場掛鉤的產品。對掛鉤標的市場的判斷、投資時點的選擇,還有另外一些突發(fā)不可控因素等,都是影響結構性理財產品能否實現*6預期收益率的主要原因。普益財富分析師肖芳認為,投資者還是需要對相關的個股或板塊有一定的了解,才能針對性地篩選合適的掛鉤品種。
 
  2關注具體收益區(qū)間
  建設銀行[-0.25% 資金 研報]理財經理建議記者,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一定要先做一個理財風險評估,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再進行相應的投資。在選購產品時,投資者可以比較各行最低預期收益,先將最低預期收益與同期存款利率進行對比篩選,然后再在各行之間比較。風險承受能力強的則可比較各行*6預期收益。
 
  3選擇適合掛鉤收益
  殷燕敏建議,投資者要具備一定的市場基礎知識,在把握好收益類型中的幾點要素前提下,對標的市場有自己的判斷,選擇與自己預期一致的產品,避免盲目投資。此外,投資者也需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來選擇不同的收益掛鉤形式。
高頓網校微信 
掃一掃微信,學習理財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