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成都地鐵二號線西線終點犀浦站見到張展。
  地鐵犀浦站連著公交站,站外一片繁忙。看得出,很多人還要去更遠的地方。8月份的新聞顯示,2016年成都地鐵6號線和18號線都會開工建設。軌道交通像這座城市的手,越伸越長。
  從地鐵站出來,一路都有人熱情地打招呼:“兄弟,到哪里?摩的(摩托車收費載人)走不走?”
  盡管過了立秋,采訪當天成都太陽依然火辣。等待間隙,我跑到對面一家銀行的營業(yè)廳,里面空調很足。我還驚奇地發(fā)現,里面有人占座——上大學時自習室、圖書館常見的現象。
  張展最近忙著籌備自己的私募基金,聯絡投資人,裝修公司,以及注冊、備案等事務性工作。他把公司注冊在深圳前海,因為那邊注冊更快,還有一些政策和稅收上的便利,“主要是企業(yè)所得稅優(yōu)惠”。
  下午,張展拿到了公司的營業(yè)執(zhí)照。
  一
  兩年前,張展開始有強烈的愿望成立一只自己的對沖基金。
  2013年3月初,張展在一家投資公司以投資總監(jiān)的身份管理一只產品,做期貨,趨勢跟蹤。那是他入行第六年,做量化投資的第四個年頭。
  (量化投資指借助現代統(tǒng)計學和數學的方法,利用計算機技術從龐大的歷史數據中篩選能帶來超額收益的多種“大概率”事件以制定策略,用數量模型驗證及固化這些規(guī)律和策略,然后嚴格執(zhí)行已固化的策略來指導投資,以求獲得可持續(xù)的、穩(wěn)定且高于平均的超額回報。)
  不太巧,他管理的產品發(fā)出來就遭遇持續(xù)回撤(某一段時期內產品凈值從*6點開始回落)。當時公司有三個投資團隊,一個做固定收益產品,另一個做主觀交易,逃頂抄底。結果逃頂抄底的主觀交易團隊每天都掙錢,曲線看起來非常穩(wěn)健。
  兩個浮動收益的團隊互為鏡子,這讓張展看起來有些尷尬。發(fā)產品之前,他所在的公司剛經歷一次大的變動——被收購,換老板。他的團隊也改旗易幟,服務新老板。
  3月,4月,5月,持續(xù)的回撤一層層洞穿新老板的耐心。
  “收購的時候你們吹得很神,什么30%的年化收益輕輕松松,什么高大上的量化交易,不得了!結果來就天天給我虧錢。”張展仍然記得新老板的抱怨。
  這是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公司被收購前,張展在原公司待了三年多。原公司老板很開明,說放開手腳,讓年輕人干。
  事實是,“老板每天都盯著你的賬戶,賺點虧點都會跟你‘交流’一下——你也可以理解成是施壓,甚至是威脅。有時候波動大了,周末還要開個會,做一些基本面分析,判斷一下行情。”張展說。
  趕上突發(fā)新聞,比如張展團隊手持股指期貨的空單,周末央行[微博]突然宣布降準降息,老板就會迅速召集會議。“折騰一兩年后我們發(fā)現,降準降息,降就是了??諉卫^續(xù)持有。要虧就虧,虧了翻成多單,錢會回來。長期來看,不管基本面什么情況,我們一年到頭只要堅持下來,都能賺錢,至少不會出現大的風險。”慢慢地,老板才真正放開,不再那么積極地干涉張展的交易。
  現在換了新老板,自己又天天虧錢,熟悉的局面又回來了。
  張展告訴我,趨勢跟蹤策略,行情底部震蕩的時候,就是會比較難受。
  “2012年6月到2014年9月,大盤都在2000點左右來回震蕩。我們這種趨勢跟蹤策略,這兩年零三個月都應該都沒啥大的機會,賺不了大錢。很多人在這種行情中是堅持不下來的。”
  和張展一起迎接新老板的,正是這一波“不好受”的行情中的一段。
  張展說,對于趨勢跟蹤策略來說,這樣的“蟄伏”是很常見的,你得捱過去。但老板沒耐心聽你講趨勢跟蹤策略,沒耐心等待。
  “他也是正常人的思維。喜歡盈利,討厭虧損。喜歡短期暴利,勝過長期穩(wěn)定盈利。”張展說。正常人的思維耐不住這種震蕩行情的消磨。
  好在行情還是來了,張展的產品凈值開始上升。2013年5月31日開始大盤出現一波小的下跌趨勢,從2300多點跌到1900多點。一路做空下來,張展的策略很是受益。6月下旬的一天他的凈值一度在盤中飚過1.3,但收盤又回到1.2。
  這惹惱了當時的老板。
  “收盤后他說,他通過自己的分析認為大盤見底了,不可能再跌。他還抄底了一只股票。‘那地方明明應該抄底做多,結果你們繼續(xù)持有空單,回吐那么多還不止盈。’”張展復述老板的指摘。“我以為你們碰到狗屎運賺到錢了,結果你們把賺的錢又還回去了。”
  二
  接下來大盤開始小幅回升,張展繼續(xù)回吐利潤。到7月初分歧加劇,甚至激烈沖突,“鬧得很不開心”。最終產品提前清盤,4個月零幾天,12%的收益。
  “其實到1.2,我們已經不容易虧錢了,操作也變得從容了。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張展不無遺憾地說。但是,產品清盤了,合作也結束了。
  這種尷尬的收場讓張展憤懣,無奈。
  “這是一次正常人思維的勝利,”張展說,“但投資這件事,需要的正好不是正常人的思維。”他經常跟朋友談一個邏輯并不嚴密的推論:
  大部分人都是正常人思維;
  7虧2平1賺,大部分人都是虧錢的;
  所以正常人的思維都是虧錢的思維。
  張展的趨勢跟蹤策略對行情存在一定的依賴,沒有大的行情趨勢,日子就會比較艱難,但趨勢一來,掙錢很快。“比如捱過2012年6月到2014年9月那波震蕩,堅持下來的人,等待他們的就是2000多點到5000點這樣的行情。隨之而來的5000多點到3000多點的下跌,也是他們的機會。”
  張展告訴我,他們去年的收益做到了120%。當然,趨勢跟蹤策略不會炫耀這樣一個看起來很漂亮的數據(并不是每年都有)。張展跟投資人談的,喜歡用“年均投資收益30%”這樣的數據。“這30%并不是說投資人今年投資100萬,一年后就有30%的收益,有可能好幾年都只是小盈小虧,但某一年會掙錢很多。”
  很多投資者不能理解這件事,他們不能接受凈值持續(xù)原地踏步(小盈小虧)。而即便出現一波行情,他們的策略并不能從頭到尾收攬落袋。這是他的新老板不能接受的。
  上周,張展的朋友給我看他們前幾年盤中的閑聊。他們畫出魚身長短各異的魚,有的甚至只有魚頭和魚尾(沒有魚身)。他朋友告訴我,趨勢跟蹤策略,都是只吃魚身,魚頭、魚尾都會原封不動地還給市場。“趨勢行情沒來時得捱過,行情來了,我們也不(能)賺走全部的錢,要回吐30%-40%。”采訪中我跟張展確實這個細節(jié),他告訴我。
  前面談到新老板很不理解張展他們沒有在“底部”平倉反手做多,其實按照他們的趨勢跟蹤策略,那就是注定要回吐的魚尾部分。因為他們不會去預測判斷行情。
  “所以老板不能忍受你們凈值長時間沉在1以下,更不理解你們?yōu)槭裁磿心敲炊嗬麧櫥赝隆?rdquo;
  “他們的理念是,虧的錢我要找回來,賺的錢我一分不吐。”
  “你們怎么應對?”
  “我們的理念是該虧的錢我一分不少地虧出去,剩下的才是我賺的錢。這也是實盤下來的效果。”
  策略的特點,注定了張展一直需要面對這個問題的糾纏。他決定通過自己成立公司,來擺脫老板在盤中指手畫腳。“我*10的要求就是,其他股東不要干預我的交易。”談到新公司時張展說。
  我采訪張展的合伙人周永賜,他告訴我,最近一兩年,他們也嘗試跟人合作,都不太順利。今年他們跟一個互聯網背景的資方談攏,又開始成立新公司。
  最近幾年,張展花了大量時間接觸投資人。他需要說服投資人投錢,“還需要說服投資人投錢后別激動”。
  短期內大幅回撤;長時間不掙錢;短期內掙大錢。三種情況都需要安撫。
  “入場就賺錢,入場就回撤,都代表我們的投資能力。但是兩種狀態(tài),一個投資人認為我是世界*9,一個投資人會認為我是世界倒數*9。”張展說。而長時間不掙錢,也會讓投資人失去耐心。
  周永賜坦承,目前看來產品單一會是他們成立新公司的一個挑戰(zhàn)。“如果行情不給力,我們有可能在一段時間都拿不出什么噱頭來跟投資人講。”周永賜說。
  三
  開始做交易以來,張展越來話越少,也不愛參加社交活動。他慢慢淡出同齡人的圈子,“反倒是有時候跟一些有所成的企業(yè)家(投資人)聊得不錯”。
  對張展來說,交易是一條孤獨的路。
  從小到大,張展的經歷沒有到離奇的地步,但有的聽起來還是頗為有趣。他原本走乖孩子路線,但大學之后反叛性格釋放。因為無意中讀到《一個華爾街癮君子的自白》,他從通信工程專業(yè)拐進金融行業(yè)。他大一就開始到證券公司實習,大二進入一家投資公司實習。
  張展選擇學校的原因是我到目前為止聽到的最特別的。“我媽媽的朋友在學校旁邊開了一個賓館。”張展解釋說說。因為很少在在寢室住,他的床位很快被另一個寢室的同學占領了。“我們寢室其他的人都喜歡打DOTA,這個占領我床位的同學,那時候也迷DOTA。”
  在投資公司,張展跟一個期貨行業(yè)的老江湖學習。“他在期貨行業(yè)有20年的交易經驗,創(chuàng)造過無數次神話,也爆過很多次倉。他總結這些年的經驗,做出這套策略。”張展直言不諱地說,他現在的策略,是站在這樣一位“巨人”的肩膀上做出來了。“有了基礎版本,少走很多彎路。”
  入行八年(從事量化交易六年),曲曲折折,談不上多順利,也沒有大起大落。采訪之前,我在一個臨時的微信群里面跟張展聊,他說:“我們跟大家通??吹降牟淮笠粯樱膊辉趺纯幢P,賺錢了就打游戲,虧錢了就看看書,讓自己平靜下來。”
  其實就算有“高人”帶路,他實盤操作的一開始,還是狀況百出。
  “經過復雜的測試和研發(fā),信心滿滿的把策略掛上系統(tǒng)跑實盤,卻發(fā)現實際情況跟測試的完全天壤之別,經常虧錢,天天回撤,滑點巨大,盈利不達標等。非常難受,然后就開始懷疑自己的策略,懷疑自己。沒多久便中斷了原有策略的運作,開始優(yōu)化策略,改參數,換策略。結果剛一換完,行情來了,原來的策略本來該賺大錢,結果沒趕上,反而新策略又虧了,完全搞反了,如此反復……”
  折騰后的結論是,應該堅持策略,做好風控的前提下,不要太緊張回撤。
  采訪完成后我翻看張展的微博,也有很多都在談行情,雖然帶著一些調侃的色彩。2013年7月25日,張展在微博上吐槽說:
  交易是個苦行當,不光鮮,很辛苦。雖然下崗女工炒銅賺了1億,大學生炒外匯一星期盈利3萬倍,某機構做空期指半月盈利500%,這些神話天天都在上演,但流星再璀璨奪目也只是流星。其實咱這一行真正每天都在重復的,只有不斷被消磨的自信和尊嚴,不斷自我反省自我否定,不斷去習慣反人性的苦行僧式的生活。
  那正好是他因為跟新老板合作不快,產品被提前清盤的2013年7月。
  不過看得出來,交易讓張展找到了人生的風向標。他喜歡交易帶給自己的挑戰(zhàn)和提升——有關于交易本身的,也有關于生活的。他開玩笑說,沒有行情的大假過起來最難受。有一年春節(jié)后復工,他在微博上張揚地說:“春節(jié)沒有行情看,沒有交易做,苦悶了一個半星期。明天終于有活干了,人生又變得有意義了。”
  在張展看來,交易是最公平的職業(yè)。“不拼爹,不靠關系,就看你的個人能力。你有好大能耐,市場就給你好大回報。你從華爾街回來,你從哈佛回來,我們在同一條起跑線。”張展說。
  而對于自己從事的對沖基金行業(yè),張展豪言這是“現今中國屌絲逆襲、白手起家,*2可能性的兩個行業(yè)之一——另一個是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他會引用近些年全球對沖基金的一些數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2014年全球對沖基金管理總資產約3萬億美元,規(guī)模*5的美國橋水基金公司,管理規(guī)模約2000億美元。對沖基金是門大生意,屬于看不見天花板那種類型,而且,實在太賺錢了。”
  談論這種宏觀議題,張展看起來駕輕就熟。他還多次跟我談起‘術’和‘道’在交易中的相兼并用。“很多人談交易,窮其一生都在‘術’的層面、工具的層面糾結。真正最重要的‘道’的層面,他們反而忽略了。”
  這樣的談話會讓你在某些時刻忘記這只是一個1988年出生、入行8年的小伙子。當然,他也并不是總有機會談論這些。“現在跟人談對沖基金,就像當年馬云[微博]在90年代跟人談互聯網,談電商一樣,大家完全不知道你說啥。”
  張展經常在知乎上回答網友問題,談論對沖基金、交易員、惡意做空、閱讀……但在現實生活中,專業(yè)的談話經常被一些意外的問題終結。
  ——什么是量化交易?
  ——就是把策略寫成程序,然后讓電腦自動交易。
  ——寫程序?剛好我電腦卡得要死,你幫我重裝下系統(tǒng)吧?
        本文來源:新浪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