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請教過投資人查立(乾龍創(chuàng)投合伙基金創(chuàng)始合伙人)先生,他直言不諱“生鮮電商就是找死”;我也同不少投資人聊到此類項目,大多持觀望態(tài)度,并不那么樂觀和積極。
為何?
充斥我們耳邊的都是“生鮮電商不賺錢”“生鮮電商難做”之類的悲觀論調,包括我自己也認為真的很難。
那么,賣生鮮產品不賺錢嗎?
當然賺錢,生鮮產品和其他商品一樣都屬于大眾流通商品,有定價有需求有消費者就有市場。
那么,為什么通過電子商務的方式賣生鮮產品就不賺錢了?
這里面一定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本文主要看物流配送情況。
最近我請教了一位在物流配送領域有著20年經驗的資深人士“@落地配_許文偉”,許總公司目前服務1號店、天天果園等生鮮企業(yè)(生鮮產品)的物流配送服務,他談到了一些實際情況,也許能幫你找到根本原因。
我向他提出了兩個問題:
1、目前咱們國內在冷鏈配送方面做的*4的前三家是誰?
2、這三家能否做到冷凍、保鮮、保濕等區(qū)分,成本又如何?
他的回答如下:
一、關于現(xiàn)狀:
在國內B2C領域內,數(shù)不出三家做得“*4”的,如果完全按冷鏈的標準來看,基本沒有。
但在末端配送內,好一點可能就是順豐優(yōu)選和黑貓,因為他們采用的是常溫車加冰箱的模式,所以能做到三溫配送。
但黑貓沒有冷庫(順豐優(yōu)選有沒有不知道),所以黑貓這樣的冷鏈也是不完整的。
其它做B2B的,具備冷庫、冷鏈配送車,但缺點是冷鏈配送車只適合B2B企業(yè),如果給B2C企業(yè)配送的話,要經常開門取貨,這樣不能確保冷鏈車的內部是恒溫的。
所以我們公司采用的是提貨(含到客戶處、站點之間)使用冷鏈車,自己設有冷庫用于分揀,但末端配送使用冷藏包,缺點是,如果一個投遞員連同普貨一起送,且高溫天氣,包內的溫度也會比較高。
二、關于成本:
關于成本,我知道的情況是順豐優(yōu)選40元也打不住,黑貓25元不賺錢,我們做20元保平。
成本主要有兩塊,一個是變動成本,一個是固定成本。
硬件投入是固定成本,通過按標準折舊可以算出一個成本,基本(也肯定)比普貨高。
最重要的是“變動成本”不好控制,一方面缺好的冷鏈配送企業(yè),一方面也缺客戶或者客戶的量不大,這樣大大增加了冷鏈配送的成本。
以我司為例,我們做一號店的水果配送,提貨在浦江鎮(zhèn),而我司在嘉定,兩地將近有60公里,一輛4.2米冷藏車提貨成本要400元,但每次只提100多單,提貨成本很高。黑貓做多利提貨最多時一次也就200-300單(多利一天能出800單,但他們自己配送掉大部分),黑貓每次去提貨是一部7.6米的車。
三、關于技術:
冷鏈車的特點是不能裝的太高,不能擋住出風口,同時車內貨物之間要有一定間隙,以便冷風流通。而有些冷凍商品由于在冷庫里時間長,紙箱含水分多,重壓容易壞,因此最理想的方式是用籠車裝,那么一般紙箱的籠車3層,每層6個,也就18個,一輛4.2的車最多放10個籠車。
另外由于現(xiàn)在電商企業(yè)做冷鏈的規(guī)模比較小,所以冷庫也較小,因此很多冷庫都沒有平臺,這樣裝卸也是問題,如一號店、天天果園的冷庫都沒有平臺。
冷鏈是有需求的,但任重而道遠,我們都是嘗試者,希望能夠探索出一種具有商業(yè)價值的模式。如能建立起一個平臺,為農人提供銷售、物流的專業(yè)化服務,并降低他們的成本則前途無量。
辛巴點評:
1、大眾水果、蔬菜、禽蛋、肉食類產品,單價比較低,產品附加值不高,導致客單價比較低,從而盈利能力不強,這是多數(shù)生鮮電商難以逾越的門檻。
如客單價100元,按照許總20元的配送費,配送成本則高達20%,這還未計算損耗,而你的毛利有多少呢?
2、高端生鮮市場,能夠相應的提高客單價,但受眾卻很小,有消費能力的客戶群沒我們想象的那么樂觀,且這個行業(yè)很難形成忠誠,即使客單價做到200元,配送成本也占到10%。某生鮮電商高管和我透露能做到客單價600元,他們是盈利的,原因就是客單價高能拉低成本。
如此說來目前,這個行業(yè)要盈利:
要么降低綜合成本,這個短時間內難解決,也不是一個人或一家企業(yè)能解決的。
要么提高客單價,這個需要看自身定位和產品組合。
要么提高復購率,這個需要和消費者建立忠誠關系。
這么看下來,生鮮電商要盈利,真的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