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學霸”的定義是什么?是從沒翹過一堂課,經(jīng)常跑圖書館,時時刻刻都在學習的那一群?還是說,只以成績論高下,分數(shù)高的就是“學霸”。
校園里每逢期末考,似乎總會出現(xiàn)這樣一種怪相,平時恨不得把一天分成兩天用,上課專心聽講,課后認真復習的人,最后考出的成績,卻和一些,甚至臨考前一個晚上才突擊復習的人,相差無幾,甚至,分分鐘被后者趕超了。
一學期的努力,似乎瞬間就被別人輕描淡寫的那句“認真學習有什么用,還不是考得沒我好”給抹殺了。
既然努力和收獲不成正比,那么用功還有用么?大學考試,真的該讓“學霸”和“偽學霸”都各得其所么?
“學霸”和“偽學霸”考出來的成績相差不大,是考卷的錯?
最近蘭州交大的三名“學霸”寫信給校長,直言考試不公平。看著他們信中所描述的場景,我似曾相識。
同樣的一道題,每一屆的考卷上都會出現(xiàn),而且一字不差。
有時,只是給題目進行了一個簡單的“變形”,每一年只是在題干里換了個數(shù)值。
更讓人無奈的是,老師在批閱試卷時,一些平時關(guān)系不錯的學生,就算答得差強人意,也總能拿到滿分。而一些,平時和老師幾乎零交流的,則嚴格按照答題標準來評判,有時候,一個錯別字出現(xiàn),一分就沒了。
大一下的外國史,我認認真真記了一學期的筆記,期末考結(jié)束時,自我感覺還不錯,雖然不是全部都會,但也答出了七七八八。但成績出來后,卻驚奇的發(fā)現(xiàn),一個課都沒來上過幾次的同學,居然還比我高出了5分。疑惑之下,詢問了別人才知道,那個人考前從學姐那里要到了一份歷年考試真題,很多題,幾乎一模一樣,而他也就考前突擊了一晚上,就拿到了這樣一個成績。我忿忿不平的同時,只能倍感無奈。
從那以后,每逢期末考,大家就開始問各種學長學姐要復習資料和去年真題,不少曾經(jīng)的“學霸”上課也不再記筆記了。
“既然有現(xiàn)成的真題,平時又何須努力?”成了很多人四年不努力*4的理由。
課程太水捧紅了“臨時抱佛腳”
高中時候的你,一定憧憬過這樣的大學生活:自由自在,沒有任何人約束。課堂極為開放,可以讓你暢所欲言。
但當你真正接觸到大學生活后,卻發(fā)現(xiàn),上課,依舊是那個,老師講我們聽,純粹“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只是,這一次,再也沒有人在課后督促你學習了。下課鈴響的那一秒鐘,學習似乎和你就再無關(guān)系。
上課記不住,下課又不愿意花時間學,慢慢的,成了很多大學生的真實寫照。
很多人為“逃課”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課太水,根本學不到什么”。尤其是馬原、毛概這樣的課程,多的是照本宣科的老師,光靠上課聽講,根本拉不開什么差距。
因而,臨時抱佛腳成了“學渣們”的“*10”的選擇,在考前總會涌現(xiàn)很多四處索要真題,作弊打小抄的身影,幸運的,還能找到一套一模一樣的試題,畢竟,題庫里,總共也就那么幾套題。
如果每次都有套路可尋,那考試的意義何在?
“四年過去了,感覺學到的專業(yè)知識,分分鐘全部還給了老師”這是不少大四狗的心聲。很多習慣了考前突擊的人都知道,知識,在考試結(jié)束的第二天,基本上也就忘了個七七八八。
想方設法從老師那里“套題”,問重點的現(xiàn)象并不少見,考試作弊的現(xiàn)象,很多老師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如果每次考試都是這樣,有套路可尋,那很多人努力給誰看?
大學里考試的意義本來就是為了檢測學生一學期來的學習水平。如果用單一的試題類型、不斷的原題重現(xiàn),讓“偽學霸”和“學霸”都能拿到好成績,那么,又該用什么來衡量一個人才?考試的意義似乎也不太大了。
校園里,考試投機份子不在少數(shù),我們很難一下子去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選擇和他們一樣,從“學霸”淪落為“偽學霸”,未免太得不償失。
也許目前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把分數(shù)看淡一些,畢竟,在大學里所學的,遠非一兩個分數(shù)能衡量的。
畢業(yè)找工作時,HR更加在意的是個人的能力。大學里扎實的專業(yè)基礎會讓你的職場生活,更加如魚得水,而所謂的“偽學霸”,也許只能用處處碰壁,什么都不會的懊惱來為曾經(jīng)的“考試投機”埋單吧!
▎本文作者Candy.Bao,來源高頓網(wǎng)校。更多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微信號“高頓網(wǎng)校”(gaoduneclass),滿滿的會計實務干貨,免費網(wǎng)課隨心聽。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轉(zhuǎn)載請保留此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