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留守兒童急增 需要公共政策積極應對
全國婦聯(lián)日前公布的《我國農(nóng)村留守兒童、城鄉(xiāng)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顯示,現(xiàn)時全國18歲以下的農(nóng)村留守兒童和城鄉(xiāng)流動兒童共有9683萬。“留守流動兒童近億”成為很多新聞的標題,引發(fā)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的確,社會應該給予巨大的關注。不過,我們認為,留守與流動,是兩種類型的群體。留守兒童留在戶籍地,如果父母均外出打工則一般由祖父母照顧,往往經(jīng)濟上比當?shù)匾话銉和?父母沒有出外打工的)略佳,但卻在心理發(fā)育方面存在相當大的問題,在當前的戶籍制度下,對于政府而言,這個群體最缺的并不是錢或?qū)W額,而是基于社區(qū)的各種針對性兒童照顧服務。相對于留守兒童,隨父母進城的流動兒童不缺父母照顧,*5的問題是因為沒有戶口而不能在流入地公平地享用公共服務,其中又以非義務教育階段的高中與大學為焦點。因此,從全國的角度看,如果留守兒童越來越多,那么政府的工作重心應該放在如何改善勞務輸出地的針對留守兒童的社區(qū)服務之上;如果是流動兒童越來越多,那么焦點則將是以異地高考為標志的一系列社會公平問題。
在該報告發(fā)現(xiàn)的9683萬的留守與流動兒童中,留守兒童為6102萬,流動兒童為3581萬。就這個數(shù)字看,似乎是留守兒童遠多于隨父母入城的流動兒童。但是,如果用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縱向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與流動兒童雖然在總量上都在上升,但后者的升幅遠高于前者:該報告使用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所得的數(shù)據(jù)推算,相比起2005年,留守兒童增加了242萬,僅上升了4%;但流動兒童卻增加了41.37%,為前者增幅之十倍。
如果再把留守兒童按學齡前、義務教育階段及高中階段分成三段來看,只有學齡前上升了43.73%,后兩個階段分別下降了9.65%及19.68%。由此可見,越來越多的進城務工者選擇讓子女隨遷而不是留守,或者僅在年幼時留守,學齡后尤其是高中時隨遷。因為他們希望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然后以教育改變命運。要留意的是,上述數(shù)據(jù)截止至2010年,如果把近兩年教育部門不斷釋出的異地中考和異地高考松綁信號也考慮在內(nèi),從留守兒童變?yōu)榱鲃觾和臄?shù)量可能會更多。
中國高考分省招生,因此在流動兒童中,是否跨省乃判斷異地高考需求的重要標準。根據(jù)該報告,在全部流動兒童中,跨省僅三成。在川、湘、豫等勞務輸出大省,九成以上流動兒童均為本省籍。在幾個一線城市和經(jīng)濟大省情況卻不盡相同,跨省流動兒童在京、津、滬均在90%以上,浙江61.95%,在廣東略超40%。
因此我們估計,在廣東、浙江、江蘇這幾個經(jīng)濟大省,流動兒童分布恐怕也主要集中在其幾個大城市而己,例如廣州、深圳、杭州、南京等,并非全省均勻分布。如此一來,異地中考和異地高考及由此延伸的流動兒童入學名額問題,將和其它與戶籍掛鉤的公共服務一樣,在這些一線大城市激烈聚焦,未來的各種社會矛盾會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作為各級政策制定者,應該對此形勢有所認知,并在政策設計上做出很好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