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稅費用幾點概念的簡易理解如下所示:
  1.應納所得稅和所得稅費用差別
  (1)應納所得稅額就是你應該交給稅務局的稅款,就相當于是你孝敬給婆家的見面禮一樣,見面禮是誰說了算呢?是稅務局說了算!所得稅其實是稅務局方面要求當期繳納的稅款,
  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會計利潤+納稅調(diào)整增加額-納稅調(diào)整減少額
  (2)所得稅費用是當期會計上應該確認的費用,也就是說稅務局讓你交多少錢,不一定都是你當期的費用,原因就在于稅務局和會計處理有的是不一樣的,那么一般情況都是需要納稅調(diào)整的。這就是資產(chǎn)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
  所得稅費用=應納所得稅額+遞延所得稅
  2. 遞延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其實重點不在所得稅上,而在于遞延上,所謂遞延就是當期不確認為所得稅費用,而是要以后進行確認的。之所以出現(xiàn)遞延所得稅,是因為稅法上讓你繳納的所得稅不一定是會計上確認的所得稅費用,兩者的差異應該怎么辦?通過遞延所得稅來解決。所謂的遞延所得稅就是說當期稅務局和會計打架了,遞延所得稅來化解矛盾了,所有的差異以后慢慢處理。
  遞延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發(fā)生額-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發(fā)生額
  當期遞延所得稅負債=當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所得稅率
  當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當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所得稅率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本質(zhì)就是說當期稅法上不允許會計扣除,允許以后在稅前扣除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意思就是說當期不需要,以后的這部分收入才需要納稅。。
  假設你有一個企業(yè),你這個企業(yè)一年就只有一筆買賣。
  在2010年12月做成,但是要在2011年1月才收到錢(企業(yè)常見業(yè)務模式),跨年了,麻煩來了。財務上根據(jù)權責發(fā)生制,認為合同本身就是錢,買賣簽訂的2010年就有收入了。稅務上根據(jù)收付實現(xiàn)制,認為錢拿到手才是真的有,他們認為2010年什么事都沒有,和諧美滿。
  2010年就會出現(xiàn)一筆的偏差。假設這筆買賣有100塊利潤,假設公司全年就這么一筆買賣,所得稅率25%。
  借:所得稅費用 25。(這是財務上的認為,是你應該期末披露給圍觀群眾的數(shù)字。)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0,(這是稅務局認為的,是你該給國家的錢。)
  這個分錄明顯在稅務局這塊有些不對頭,正常情況也應該是25,但又不能給稅務局白塞錢,你給了人家也不收。所以就用遞延所得稅負債代替應交稅費,用新負債科目,代替原來的、不能使用的負債科目,把此筆負債保留在企業(yè)賬上。
  借:所得稅費用 25(損益科目)
  貸:應繳稅金/費——應繳所得稅 0 (如果這個負債科目不能用)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25  (就換一個誰都看不懂的名字蒙混過去)
  第二年把這個科目再轉回成應交稅費科目。這個時候,就只交錢就行,損益上年就確認了。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 25(把這個不知道是什么的負債科目)
  貸:應交稅費——所得稅 25(轉成大家都懂的負債科目)
  借:應交稅費——所得稅 25
  貸:銀行存款 25(交錢)
  3.遞延所得得稅資產(chǎn)和遞延所得稅負債
  2006年新的會計準則中,將原有的“遞延稅款”科目,更名為“遞延所得稅負債”。
  遞延所得稅負債是指根據(jù)應稅暫時性差異計算的未來期間應付所得稅的金額。
  或者理解: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意思就是說當期多確認了所得稅費用了,相當于是少交了所得稅,那么多確認的所得稅費用怎么辦?同樣想起了預提費用這個科目了,屬于負債性質(zhì),那么就是遞延所得稅負債了。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就是說當期會計上多扣除了,也就是相當于是當期多交了所得稅了,那么多交的部分怎么辦?想起了之前的待攤費用了,那么在這里就是遞延資產(chǎn)性質(zhì)了,以后攤銷到所得稅費用中,因此叫做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高頓網(wǎng)校溫馨提示:高頓網(wǎng)校為您提供權威、專業(yè)的初級實務、高級實務、稅務處理、技能拓展、全面會計實務等資訊。在線會計實務試題,每天免費直播上課,更多精品網(wǎng)課免費試聽。高頓網(wǎng)校會計實務頻道為大家提供大量的會計入門基礎知識,對會計從業(yè)人員非常有參考價值。
會計實務精彩推薦:2015年初級會計實務知識詳解會計人必看知識!如何做會計報表財會專家解讀:會計電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