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核要求
1.檢查和評價對計算機網絡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
2.檢查和評價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掌握情況;
3.檢查和評價綜合運用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分析、設計網絡系統(tǒng)的能力。
二、考核內容
1.計算機網絡基本知識
(1)計算機網絡由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組成,實現網絡資源共享和通信等基本功能。掌握計算機網絡的組成和功能;
(2)按照覆蓋范圍分,計算機網絡分為廣域網、城域網和局域網,理解廣域網、城域網和局域網之間的異同,掌握網絡連接的核心設備和連接的對象;
(3)理解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現狀和發(fā)展趨勢(三網合一、光通信、移動通信);
(4)計算機網絡的主要性能指標有帶寬、吞吐量、誤碼率、時延等,熟悉計算機網絡的主要性能指標的衡量標準。
2.數據通信技術
(1)數據通信模型包括信源、發(fā)送器、信道、接收器、信宿等,理解通信模型各部分的作用;
(2)數據通信方式可以分為串行傳輸和并行傳輸;單工傳輸、半雙工傳輸和全雙工傳輸;同步傳輸和異步傳輸等。理解不同數據通信方式的聯系與區(qū)別;
(3)理解數據的傳輸和數據的編碼與調制技術,差錯控制技術;
(4)傳輸介質分為電纜(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纜(單模光纖、多模光纖)、無線介質(無線電、紅外線、藍牙、衛(wèi)星),掌握不同傳輸介質的傳輸特性及應用場景;
(5)信道的復用技術分為頻分復用、時分復用、碼分復用和波分復用,理解信道復用的原理;
(6)計算機網絡的交換分為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和虛電路交換,理解這三種方式的工作原理。
3.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1)OSI參考模型分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掌握OSI參考模型各層次功能及其實現;
(2)TCP/IP體系結構分為網絡接口層、網際層、傳輸層和應用層。理解TCP/IP體系結構及TCP/IP協(xié)議棧。
4.以太網交換技術
(1)以太網的體系結構包括物理層(連接單元接口層、介質相關接口層)和數據鏈路層(MAC子層、LLC子層),理解以太網各層次的功能及實現;
(2)Ethernet_II幀格式由目的地址、源地址、類型、數據和幀校驗序列等字段組成,掌握MAC地址及各字段的功能;
(3)以太網按照傳輸特點分為共享式以太網和交換式以太網,理解CSMA/CD、CSMA/CA和MAC地址轉發(fā)表等訪問控制方法的工作過程;
(4)以太網分為10Mbps的傳統(tǒng)以太網、100Mbps的快速以太網、千兆以太網和萬兆以太網等。掌握各類以太網的標準、傳輸速率、編碼方式、傳輸介質和最大傳輸距離等;
(5)生成樹協(xié)議解決廣播風暴、重復幀、MAC地址表不穩(wěn)定等問題,掌握生成樹協(xié)議STP工作過程(選舉根網橋、選舉根端口、選舉指定端口、阻塞端口),理解STP端口狀態(tài)遷移過程;
(6)虛擬局域網VLAN解決局域網的廣播風暴和網絡安全問題,劃分VLAN的方法有基于端口劃分、基于MAC地址劃分、基于IP地址劃分、基于協(xié)議劃分、基于策略劃分等。掌握基于端口劃分VLAN的原理與過程。
5.網絡互連與互聯網
(1)按照網絡層次,網絡互聯設備包括物理層(中繼器/集線器)、數據鏈路層(網橋/交換機)、網絡層(路由器/三層交換機)。掌握網絡互連設備的工作原理;
(2)掌握Internet地址的分類、子網劃分和無分類編址劃分方法;
(3)理解路由選擇協(xié)議的工作過程;
(4)理解Internet應用。
6.計算機網絡安全
(1)掌握網絡安全的基本概念;
(2)理解數據加密、認證、報文摘要、防火墻和入侵檢測等安全技術;
(3)理解虛擬專用網的工作原理;
(4)熟悉應用層安全協(xié)議應用場景。
三、試卷結構
1.試卷總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2.主要考核題型、比例及內容:
(1)選擇題(60分):考察學生對計算機網絡基本理論掌握程度;
(2)計算題(40分):考察學生對網絡通信原理的掌握程度;
(3)綜合應用題(50分):考察學生綜合運用計算機網絡理論、原理和方法綜合設計網絡系統(tǒng)的能力。
四、教材
《計算機網絡》.何文斌,黃進勇,陳祥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