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會計人,總要時刻關心著工作的邊邊角角,不論是新聞事件,還是行業(yè)情況,我們都要有這樣的敏感。不過,很多會計人不但具有這樣的敏感能力,而且,更懂得會計這個行業(yè)里的原則,比如下面這五個:
  作為一個會計人,在職業(yè)發(fā)展的道路上,總要知道一些“行規(guī)”,就是大家常說的會計原則。例如謹慎性原則,一個每日都要和數字打交道的人,缺乏謹慎的心態(tài)是不對的,也不是一個合格的會計人,所以,這樣的原則更有效率的避免了會計從業(yè)者犯錯。不過,什么是謹慎性原則呢?還有什么是后進先出法和個別法呢,看過文章你就知道。
  任何法則的存在都是有一定的道理,而且,作為一個發(fā)展了很久的行業(yè),很多會計原則已經不著不扣成為了行業(yè)的典范,在大家工作中帶來了很多好處,技能讓工作輕松,又能盡可能的避免大家犯錯誤,而一個錯誤的發(fā)生可能會帶來不愉快的感受,謹慎性原則是讓人愉快的。
  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中,經濟業(yè)務的發(fā)生和貨幣的收支不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說,存在著現金流動與經濟活動的分離。因此產生兩個確認和記錄會計要素的標準,一個標準是根據貨幣收支是否來作為收入確認和費用確認和記錄的依據,稱為收付實現制;另一個標準則是以取得收款權利付款責任作為記錄收入或費用的依據,稱為權責發(fā)生制。
  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存在,一方面是為了在進行會計核算時能將不同性質的支出歸入不同的賬戶,另外是為了保證計算當其利潤的準確。一般而言,資本性支出在發(fā)生時應先計入資產的成本,隨著使用,其消耗的價值再轉作當期的費用;而收益性支出在發(fā)生當期就作為費用處理。比如,購買一臺設備價值50000元,預計能使用10年。也就是說,發(fā)生這筆50000元的支出時,其效益要延續(xù)10年。因此,在支出50000元購買這臺設備時,會計上應作為資本性支出,具體表現為計入“固定資產”賬戶,作為其成本;隨著設備的使用,其價值逐漸轉移到產品中去,成本也就逐步轉化為費用。
  這應該是最著名的會計原則了。每個學習會計的人,在教課書《會計基礎》的*9章,都會看到會計的“四大基本假設”,分別是會計主體、持續(xù)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這些假設是會計理論和實務操作的前提條件。在4大假設之后的所有會計核算、會計分析的方法和程序,全部涉及到假設??梢哉f,沒有這些假設,根本就不可能做出財務報表來。
  會計人員在做賬的時候,個人的假設不同,得出的結論都會有差異,這種差異有時會很大甚至相反。財務里的假設和判斷有很多形式,如折舊、預提、分攤、遞延、減值準備等等。如何使用這些方法往往決定了財務報告的質量,以及公司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