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抽樣流程主要包括三個階段:樣本設計階段、樣本選取階段、樣本評價階段。
1.樣本設計階段,任務就是根據(jù)審計目標和抽樣總體的特征來設計樣本。這個階段的工作步驟主要有:
①確定測試目標。審計抽樣用于控制測試,則目標就是獲取關于某項控制的運行是否有效的審計證據(jù);如果用于細節(jié)測試,則就是獲取與存在的錯報有關的審計證據(jù)。
②定義總體和抽樣單元。定義總體注意要確??傮w的適當性和完整性。抽樣單元是構成總體的單個項目,定義抽樣單元時要使其與測試目標相一致。另外還有分層,對總體項目變異性比較大的,應該考慮分層,來降低每一層中項目的變異性,減少樣本規(guī)模,提高審計效率。
③定義誤差構成條件。這一步就是確定一個評價標準,對樣本的測試結果進行評價是否構成偏差和錯報。
④確定審計程序。
2.樣本選取階段,任務就是確定設計的樣本規(guī)模,并將其采用一定的抽樣方法選取出來。
確定樣本規(guī)模,與幾個因素有關。
影響因素控制測試細節(jié)測試與樣本規(guī)模的關系
總體規(guī)??傮w規(guī)??傮w規(guī)模影響很小
選取樣本。方法有四種:隨機數(shù)表法、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選樣、系統(tǒng)選樣、隨意選樣。
實施審計程序。注冊會計師應當對選取的所有樣本項目實施適合特定目標的審計程序,發(fā)現(xiàn)并記錄樣本中存在的誤差。如果有的項目必要的審計程序不能做,則要實施替代程序。
3.樣本評價階段,目的是通過對樣本的測試結果推斷評價總體的偏差和錯報。
①分析樣本誤差。注冊會計師應當對識別出的所有偏差和錯報進行調查,分析差異的性質和原因,評價其對審計程序的目的和審計的其他方面可能產(chǎn)生的影響。
②推斷總體誤差。對應的控制測試和細節(jié)測試時,分別是總體偏差率和總體錯報金額??紤]推斷出的總體誤差對特定審計目標和審計的其他方面的影響。
③形成審計結論。在形成審計結論時,要區(qū)分是統(tǒng)計抽樣還是非統(tǒng)計抽樣。因為統(tǒng)計抽樣可以量化抽樣風險,而非統(tǒng)計抽樣大多靠注冊會計師的職業(yè)判斷,所以對于非統(tǒng)計抽樣下評價差異時相對于統(tǒng)計抽樣下的評價要嚴格許多。
在統(tǒng)計抽樣下:
對于控制測試,將根據(jù)樣本計算的總體偏差率加上抽樣風險,得到的預計總體偏差率上限與可容忍偏差率比較。前者小于后者,總體可以接受,表明該項控制的運行是有效的。前者≥后者,總體不能接受,該項控制沒有有效運行,這時注冊會計師應當修正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水平,追加實質性程序將重大錯報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如果估計的總體偏差率上限低于但接近可容忍偏差率,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是否接受總體,考慮是否需要擴大測試范圍,進一步證實計劃評估的控制有效性和重大錯報風險水平。
對于細節(jié)測試,注冊會計師利用計算的總體錯報上限與可容忍錯報比較,前者低于后者,總體可接受,注冊會計師得出結論所測試的交易或賬戶余額不存在重大錯報。前者≥后者,總體不能接受,所測試的交易或賬戶余額存在重大錯報。
在非統(tǒng)計抽樣下:
對于控制測試,因為抽樣風險無法可靠計量,注冊會計師通常將樣本偏差率與可容忍偏差率比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總體不能接受。前者遠遠小于后者,總體可以接受。前者小于但是接近后者,注冊會計師要考慮擴大樣本規(guī)模,進一步收集審計證據(jù)。
對于細節(jié)測試,如果調整后的總體錯報大于可容忍錯報,或者雖然小于但很接近可容忍錯報,注冊會計師通常認為總體不能接受,該項交易或賬戶余額存在重大錯報。如果前者遠遠小于后者,總體可以接受,不存在重大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