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畢業(yè)季,對高校畢業(yè)生來說,如果不是到機關當公務員或者在國企就職,找到工作后還需要操心一件事——給自己薄薄幾頁紙的檔案安個“家”。安“家”需要花錢,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面向龐大群體收取的這筆檔案費,著實是個“天文”數字:北京每年收取的檔案費超1億元,廣州華南人才市場每年收費也有數億元。據專家估算,全國每年人事檔案收費至少達數十億元。
  保管檔案,本應作為公共服務部門提供的公益服務,為什么還要收取費用?收取的大量費用都花在何處?對于這筆長期以來受到爭議的管理費,記者進行了追訪。
  錢去哪了
  未曾公布保管費支出細目
  2002年到北京打拼的“北漂”李健,其所在的民營公司不管檔案,需要他自己拿到人才市場掛靠。于是,從2002年開始,李健每年都要繳納檔案保管費。
  2013年前,檔案每年收費240元。11年間,李健共花了2640元。2013年1月,這筆收費降至一年120元。十幾年加起來,李健在檔案保管上一共花了近3000元。
  “來北京10多年了,我自己還沒買房,可是,給幾張檔案找個落腳的地方,卻已經花了幾千元。”李健苦笑。
  “檔案也得‘租房子’,占地比群租房小多了,收費卻跟‘豪宅’接軌,算給自己的檔案買了個豪華臥室。”李健不解:一份薄薄的人事檔案,為什么一年要收一兩百元的保管費?
  近年來,全國每年高校畢業(yè)生超過700萬人,除了國家機關公務員、部分退役軍人、部分殘疾人、失業(yè)者,按規(guī)定,其余所有人都需要繳納檔案保管費,每人每年需繳費上百元。
  根據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供的數據,截至2014年6月底,北京市、區(qū)縣存檔機構共管理檔案170萬份,存檔費于2013年1月起由240元下調至120元。不過,即便收費下降,每年產生的存檔費仍逾億元。
  專家估算,全國200多個地級市,每個市每年收費少則數百萬上千萬元,大城市動輒上億元,全國每年收取的檔案托管費至少達數十億元。記者查詢發(fā)現,全國尚無哪個省市公開過檔案保管費的具體使用、支出細目。
  這筆錢到底去了哪兒?北京市人社局表示,收費標準是北京市發(fā)改委制定,采取收支兩條線管理,收費統(tǒng)一上繳市財政,人社局沒有截留,所需檔案管理經費由財政局每年下撥。
  存檔現狀
  案管理單位被指效率低檔
  按照我國檔案法、干部檔案工作條例、流動人員檔案管理暫行規(guī)定等法規(guī),畢業(yè)生的人事檔案屬于國家法定、強制執(zhí)行、歸口管理的公共信息,個人不得截留和銷毀。
  專家指出,按理說,檔案保管應該是公共服務,就業(yè)和社保經辦機構在國家規(guī)定中也屬于公益服務性質,但現行的檔案托管,采取的卻是商業(yè)運作。據悉,各地人才市場從上世紀90年代起開始收取檔案保管費,一些地方最初年收費曾達七八百元,在社會各界的呼吁下,近年來,財政部、發(fā)改委等部門對收費標準進行了限制,收費有所下調。
  一些專家表示,在各種檔案托管群體中,公務員享受免費,國企職工由單位付費。這意味著,收入穩(wěn)定的人群享受免費檔案托管服務,而流動人員則要為自己的檔案向管理機構付費,這讓一些人覺得有失公平。而且,對于一些繳納費用的人來說,其所享受的服務質量也有待提高。
  “工作調動或需要開具證明通常要等很久,人員不少但效率不高,手續(xù)煩瑣,一件事得跑好幾趟。打電話提前咨詢基本無人理睬,還會互相推脫。”在人才市場掛檔的楊予鵬告訴記者,“人才市場名為市場,但不是市場運作,都是掛靠在人社局下的事業(yè)單位。”
  深圳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肖俊表示,檔案托管費像一個“怪胎”:是服務,但做起來不像服務;像買賣,但又不是買賣,還具有壟斷性。因為“棄檔”“自揣檔案”是違法違規(guī)的,所以“消費者”甚至沒有說“不”的權利。
  “死檔”數量達總量30%
  人才市場工作人員稱,“沒有戶籍檔案和人事檔案信息,要在當地報考公務員、購買住房、子女上學等,都會受影響”。
  雖然有“必須存檔”的人才管理嚴格規(guī)定,但由于需要收費、手續(xù)煩瑣和服務不佳等問題,全國每年仍有大量棄檔、“死檔”出現。
  2010年畢業(yè)后留在北京一家私企工作的劉云霄表示,自己就只交了*9年240元的存檔費。“每月工資就3000多元,幾百元的存檔費確實很貴,我沒考上公務員,也買不起房,所以此后幾年一直沒再交。”他說。
  一些地方人社部門介紹,存檔的“死檔”數量高達總量的20%至30%。北京170萬份檔案中,可流動的檔案近164萬份,比例在全國較高,由于龐大的體量,目前“失聯”逾5年的“死檔”也有61334份。
  對于檔案保管完全采取“無視”的態(tài)度是否行得通呢?海淀區(qū)人才市場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只要檔案有更新或移出的那一天,存檔費就要一次性補齊,否則檔案會被扣留。就算不動檔案,存檔費最遲也會在退休時追繳,否則“將使社保與退休金受到影響”。
  一些地方已取消檔案保管費
  專家指出,面對棄檔,有關部門管理者需要反省,為什么提供服務卻令一些服務對象選擇逃避。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趙成根認為,“讓存檔人付費不合理,公共服務業(yè)務應由政府買單。”
  記者了解到,這項備受爭議的收費,在一些地方已經取消。如江蘇省取消了檔案托管收費的規(guī)定,山東青島開發(fā)區(qū)則停止了收費。但除去江蘇、山東青島等少數地區(qū),全國多數省份仍在收取這筆費用,甚至金額更大、名目更多。河北省存檔費標準曾達到40元/月,2011年之后收費下調為單位委托保管20元/月、個人委托保管15元/月。
  不少檔案管理人員表示,面對一個城市動輒數十萬乃至上百萬份紙質檔案,丟失、損毀時有發(fā)生,管理人員數量有限,這項涉及數億人命運的制度必須在體制、理念和技術上進行改革,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電子檔案系統(tǒng)已經迫在眉睫。本版除署名外據新華社
  支出解讀
  檔案管理費包括安保及人工費
  記者昨天從北京有關部門了解到,目前北京檔案托管費主要是由發(fā)改委制定標準,收費后統(tǒng)一上繳財政,所需檔案管理經費再由財政部門下撥。而檔案管理相關費用的具體支出方向,主要是由安保費和人工費兩部分構成。
  據介紹,按照我國檔案管理相關規(guī)定,檔案管理部門需要對檔案進行安全保護方面的多項支出,例如通過物理和人工的方式確保一定的溫度和濕度,還要防火、防盜,確保檔案不受到損害。有時對于一些易損或歷史久遠的檔案等,還需要購置一些特殊保管器材,以確保相關檔案能安全使用。
  由于目前人才流動日趨頻繁,人事檔案又經常被利用在婚育證明等諸多方面,有關部門人士表示,相比普通檔案,人事檔案的利用頻率和更新、更正頻率更快,保管方面的人工費用支出也不容忽視。據介紹,在檔案材料的增減、收錄、更正等方面,為了重新歸檔、準確裝訂,乃至為存檔者和有關部門開具相關證明或提供有關檔案材料,維持一定的人員數量和人工費用支出也不可避免。
  專家建議
  發(fā)改委應公布存檔費構成明細
  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學院王晶教授接受京華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存檔部門并非公益機構,他們提供了存檔、調檔等服務,收取管理費用是合理的。此事的焦點在于,發(fā)改委作為價格主管部門,應公布存檔費的構成明細,使公眾能夠做到明白繳費。
  王晶認為,作為安保費用中的一部分,其實在一些大城市,有些管理部門還需要租用場地來保管人事檔案,包括其他安保費用和人工費用,在檔案管理費用方面,確實存在著諸多剛性支出,有關部門恐怕很難對此提供無償服務。
  她分析,根據政府部門信息公開的要求,發(fā)改委作為價格主管部門,應公布每年存檔收費的構成明細,使公眾能夠了解到收費標準的具體構成情況,以及收費是否合理,有無價格下降空間等細節(jié)。這樣才能促使收費標準更加合理,也讓公眾能夠做到真正清楚明白地繳費。

 
掃一掃微信,關注*7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