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自貿區(qū)”這個全新的詞匯不知道攻占了多少媒體頭條、輿論陣地,卷攜著讓人應接不暇的新政和希望。
  回望這一年,我們還遠沒有足夠的樣本去談論成敗,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因為暢想心潮澎湃。上海實驗展現了決心,經濟改革“換擋”進入“快車道”,“市場”與“公平”攜手前行。這是中國改革史上的2013,因為勇氣而值得期待。
 
  豆瓣上的上海自貿區(qū)小站
  一向只談風月的“豆瓣”社區(qū),文藝青年們建了一個“上海自貿區(qū)”小站,“新一輪淘金熱潮已經掀起,再不行動就要與億萬財富失之交臂!”
  天涯網友更“直接”,“廣告貼”下是中介公司的漫長名單,都聲稱能為企業(yè)提供自貿區(qū)的注冊服務。
  距離上海市中心60多公里車程,位置偏遠的浦東臨港新城,因為自貿區(qū)輻射效應,地塊競拍短短的一分多鐘,樓面價就從3000多元漲到了16500多元。售價超過3萬元,開發(fā)商才能剛剛保本。
  2013年8月22日,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qū),激起無數商機與夢想。截至11月底,區(qū)內共辦結新設企業(yè)1733家,48家持牌金融機構入駐。
  如果說開放為改革提供經驗借鑒,上海自貿區(qū)正是這樣一場“實驗”,猶如改革的先聲。
  上海自貿區(qū)的試點內容涉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投資領域開放、貿易轉型升級、金融改革創(chuàng)新、稅收政策等。在臨近年末的時候,上海又拋出了“上海國資國企改革20條”,打響了全國范圍內國企改革的“*9槍”。
  上海改革的意義從來不限于一城一地。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中,7個方面10多處具體改革要求與上海自貿區(qū)建設相關。這項國家戰(zhàn)略正以“可復制、可推廣”為目標,描摹中國的改革之路。
 
  敬畏“市場”也是生產力
  上海自貿區(qū)的核心是向市場進一步放權,這也成為全面改革的縮影與探路石。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圖景更加清晰。“改革60條”涉及領域之多、范圍之廣前所未有,被全世界的“圍觀者”大贊驚艷,給全國人民帶來了驚喜。
  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用“決定性”代替“基礎性”,是全會決定提出的重大理論觀點。
  其實,回顧歷史,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此后的20多年里,對于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我們一直在尋找新的科學定位。
  在2013年,我們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跳出條條框框,為“市場”贏得更廣闊的空間。
  “市場”是對民營經濟大張旗鼓的支持、對壟斷藩籬的挑戰(zhàn),給焦慮的民營企業(yè)家們更多信心,讓私人投資的顧慮得以減輕;“市場”也是資源配置的主導,讓市場對于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商品價格擁有直接的決定權,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和約束機制才能有效運轉;“市場”的改革意義還遠不止于經濟議題,政府角色的反思將為其他領域改革提供基礎。
  有經濟學家預言,如果遵循這一原則,將極大地改變市場激勵機制,可能使未來幾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增速提高到8%以上。
  敬畏“市場”也是生產力,從這里,我們感受公平正義。
 
  人人都是改革參與者
  當我們站在2014年的門口向未來眺望,因為改革,我們有了更多的期待。
  改革與我們息息相關,人人都是改革的參與與受益者。
  在《決定》發(fā)布幾分鐘后,新浪就率先發(fā)明了虛擬人物“小明”,向全國人民解釋“你將會變化的人生”——從宅基地,到房產稅,再到水電天然氣費用。這個創(chuàng)意迅即被同行廣泛模仿,各種“百姓版”、“脫水版”、“圖解版”要點層出不窮。
  還在上大學的濤子告訴記者,自己對于創(chuàng)業(yè)蠢蠢欲動,他從新聞上看到,政策將放寬注冊資本登記條件,取消有限責任公司最低注冊資本3萬元的限制。“今后一元也能開公司。”
  增進人民福祉是改革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到2020年,國企利潤的30%要上交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這將是一個龐大的數字,2011年,央企實現利潤總額14944億,調入公共財政的,才僅有40億元。
  35年來,我國改革開放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剩下的都是“硬骨頭”。如何執(zhí)行和操作,關系到改革的進程和深度。關于改革的配套措施和時間表相繼披露,還有更多的懸念將在未來一一揭開。
 
  值得記住
  克強指數
  克強指數(Li keqiang index),英國著名政經雜志《經濟學人》在2010年推出的用于評估中國GDP增長量的指標,源于李克強總理2007年任職遼寧省委書記時,喜歡通過耗電量、鐵路貨運量和貸款發(fā)放量三個指標分析遼寧省的經濟狀況。
  在過去一年里,“克強指數”備受國際機構推崇,認為其比官方GDP數字更能體現中國經濟的現實,主要原因在于,電網、鐵路、銀行的業(yè)績核算不受地方政府GDP崇拜影響,難有摻水空間。此外,我國經濟的“數字增長”很大程度由行政主導式的投資刺激拉動,主要涉及“鐵路貨運量”和“銀行貸款發(fā)放量”,但很少反映在“耗電量”上,“克強指數”中,耗電量權重占比高達40%,可以減少誤判。
  在中國經濟轉型的今天,“克強指數”傳達出積極信號,決策者不再依賴美麗的表面數據,而是更加務實地研究經濟的內在動力。
 
  民營銀行
  “中關村銀行”、“蘇寧銀行”、“阿里銀行”……2013年,中國掀起一股淘“金”熱潮。2013年7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嘗試由民間資本發(fā)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民營銀行開閘漸行漸近。
  在我國,民間資本找不到出路已經是一個陳舊的話題。另一方面,“貧血”的實體經濟又急需金融的幫助。涌入的草根型金融機構將為小微企業(yè)發(fā)展提供支持。
  有媒體統(tǒng)計,目前已有30家上市公司涉足民營銀行,參與方式包括直接發(fā)起設立民營銀行、參股金融機構、大股東參與設立等。首批民營銀行試點名單已經上報,最快將于2014年初獲得批復。
高頓網校微信
掃一掃微信,關注最熱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