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會計是一個爛大街的行業(yè),需求高,門檻低,只要你想,考張上崗證就能找到工作。
但又都說,會計是個踏踏實實靠自己就能平步青云的行業(yè)。
程瑟認為,兩者乍看矛盾,其實又不矛盾。
在程瑟的認知里,財會其實是個一清二白,沒有什么歪門邪道的行業(yè)。規(guī)矩擺在那里,只要你拿出工作經驗和資格認證,就多的是雇主搶著要你。
即便你的業(yè)務水平并不十分出色,但一張有分量的資格認證也能讓你的薪水水平自然而然地高于行業(yè)平均水平。
不過,程瑟想要的,是業(yè)務水平和專業(yè)資格的雙贏。
和每一個“小白”一樣,程瑟畢業(yè)之后也是在一家規(guī)模不大的私企,從懵懵懂懂的出納開始做起,慢慢到助理會計,成本會計。當然也有做錯賬的時候,但說起來總算踏實且順利。
享受了兩三年的安逸,程瑟似乎早已習慣這種月初月末忙成狗,日日與報表excel為伴的日子。
她不需要養(yǎng)家,養(yǎng)活自己就夠了,這樣沒什么不好的。程瑟常常這樣安慰自己。
改變開始于公司的一場人事變動。
財務主管即將離職,公司有意在下屬員工中挑選一人代替其位。
程瑟不是不激動的,激動中或許還夾帶著一絲期待。
結果是令人失望的,領導屬意同事Andy升為財務主管。
說實話,程瑟是有點犯懵的,要說平時自己和Andy的業(yè)務水平幾乎是不相上下的,為何領導偏偏青睞她。
“聽說Andy把美國注會考出來了啊,領導很滿意,人家可是暗戳戳地用功呢。”同事的討論飄進了程瑟的耳朵里。
一次落空的升職,程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當初的職業(yè)規(guī)劃。
好像都被這幾年的“細水長流”給沖淡了啊,程瑟苦笑。
說起Andy考的美國注會,自己剛剛工作的時候,也一門心思地打算考下這張證書,當時都已經向高頓咨詢過學分和報考州的問題,最后卻因為種種雜事而不了了之。
重新翻出那份已經稍顯陳舊USCPA的資料,程瑟下了一個決心。眼看著大家都在自己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努力,自己也絕不可以再混混度日。
好不容易的一個晉升機會已經錯失,要想有更好的發(fā)展,程瑟做出了跳槽的決定。但在那之前,要先把USCPA考出來。
程瑟深知領導為何如此看重USCPA,公司有將來在美國上市的計劃,一個熟知中美會計準則的主管和一個僅知中國會計準則的主管,誰更有用,一目了然。更何況,程瑟畢竟已在這個行業(yè)浸淫幾年,對當前財務轉型的現狀還是心知肚明的。作為國際財會界含金量*6的“三證”之一,USCPA無疑會讓程瑟培養(yǎng)一個更全面的財務全局觀,而不再局限于會計核算此類基礎。
她想去外企試一試,換一個環(huán)境,換一種邏輯和方式。
經過了學歷認證、報考地的選擇、辦簽證訂機票和一輪又一輪的備考,程瑟用一年的時間終于拿下了美國注會。
沒多久,她便成功跳槽到了一家美資企業(yè)的Controlling部門,更專注于財務分析的部分。
程瑟很喜歡龍應臺寫給兒子安德烈的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程瑟也想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在新環(huán)境中,程瑟猛然意識到自己整個財務思維的僵化和落后,為了在財務分析和管理這方面更有建樹,她又去報考了CMA,還是在高頓上課,卻仿佛已經是另一種心情。
令程瑟感到意外的是,在CMA的課上竟結識了國內某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伙人,兩人說起考試的初衷,竟然出人意料地默契。
沒錯,換一種思維模式。
作為首屈一指的財務管理證書,CMA能幫助拓展會計人的財務思維,讓一個財務管理者更加了解投入產出的價值比,以及時間成本的重要性,從而對企業(yè)管理有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時至今日,程瑟已經是擁有USCPA和CMA的雙證持證人了,同時也已經走到了財務總監(jiān)的位置。程瑟說,很多人都認為考證是一件十足功利的事情,這并不算偏見,人都是朝著高處去的,期間利用一些東西往上爬也是很正常的,但真正能讓自己受益的,卻是如何學以致用。
考則考矣,運用得當才是真正的贏家。
程瑟有點慶幸,自己這場牌始于一場敗局,卻終于自己的雙贏。
 
▎本文來源高頓,作者牛轟轟,高頓財經簽約作者,游學美國五年,曾投身華爾街與四大,現居國內。正經得有點逗,文藝得有點挫,污得有點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