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網于近日發(fā)布的《2018中國大學畢業(yè)生薪酬水平排行榜》,引起了各式“吐槽”。不同高校在校生之間免不了一番唇槍舌戰(zhàn),往屆生也迫不及待地加入了“拖后腿”、“畢了假業(yè)”的群嘲。
 
  每年都會有來自各維度、各角度的大學生薪酬數據調研,我們也得以全方位了解自己所處的定位。這份以學校為橫坐標,以畢業(yè)年數為縱坐標的畢業(yè)生薪酬調查,淋漓盡致地向我們展示了幾條亙古不變的職場真理。
  01 學歷不是薪資的唯一決定因素
  身為211院校的北京外國語大學,以微弱優(yōu)勢略勝身為四大名校之一的上海交通大學,成為榜首頂部的亮眼存在。無獨有偶,身為雙非院校的外交學院,也在17屆畢業(yè)生平均薪酬上超出身為四大名校之一的復旦大學,成為TOP10中“另類”存在。
  211院校甚至雙非院校,在畢業(yè)生薪酬上PK掉985名校,實在有違“千軍萬馬過高考獨木橋”的初衷。但我們也可以通過高薪院校的專業(yè)性特征中看到:學歷并不是決定薪資的唯一因素,專業(yè)性就是學歷之外的最好佐證。
 
  02 出身不是專業(yè)性的唯一決定因素
  以“盛產”財會人聞名的財經院校,因其專業(yè)性在榜單上遙遙領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都成功躋身TOP10,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也踏進了前20的行列。
  身為雙非院校的對外經貿,無論在17屆、15屆還是13屆中,其畢業(yè)生的平均薪資都超過了身為211院校的央財和上財。這組數據無疑是“學歷決定論”的最好反證,也以絕對之姿告訴我們:出身并不是專業(yè)性的唯一決定因素。
 
  03 出身沒有翅膀,請用證書飛翔
  對于未來以及在職的財會人來說,可以從上面兩條真理中找到更多信心:學歷、出身并不與薪資直接掛鉤。
  但我們更應該看到:職場上衡量個人價值的,歸根結底還是個人能力。無論是外顯能力上的專業(yè)證書、獲獎經歷,還是內化能力上的工作經驗、相關資歷,都才是決定薪資的關鍵因素。
  對于在職財務人而言,學歷已難改變,但若不繼續(xù)從專業(yè)證書以及工作經驗上彌補,而任由自己日復一日地重復簡單勞動,那么你永遠只能是原地踏步的小會計。
  對于在校大學生而言,出身已難改變,但若不從專業(yè)證書以及實習經歷上彌補,而任由“平庸”的現狀決定“平庸”的就業(yè),那么你活該只能被名校畢業(yè)生碾壓,受制于“學歷鄙視鏈”不得動彈。
  無論是財會專業(yè)學子,還是有志于財務工作的非相關專業(yè)學子,初級會計職稱都是躋身財會行業(yè)的必經之路。它以務實的專業(yè)知識,搭建起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構建起低薪與高薪之間的捷徑。
  對于普通院校的學子而言,初級職稱就是彌補出身短板的捷徑,它不一定能許諾你高薪與高職,但一定能給你打開更大更全的財務世界。而在那個嶄新的世界里,你也將找到更多與名校學子并肩飛翔的機會。

本文系高頓原創(chuàng)作品,作者椰子,非知名財經院校畢業(yè)的斜杠青年。部分內容綜合自互聯網,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處理。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來源高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