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成本法是指采購入庫的時候,按照采購的金額入賬,也就是說花了多少錢,賬面就記多少的存貨。存貨科目下面的每個明細里面記錄的都是實際成本金額。
 
我們來看一下具體的核算過程:
1.購入環(huán)節(jié)
①單貨同到(是指采購存貨的發(fā)票和存貨實物同時到庫)
甲公司(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入原材料一批,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上記載的貨款為10,000元,增值稅稅額為1,700元,另對方代墊運費100元,全部款項已用轉(zhuǎn)賬支票付訖,材料已驗收入庫。甲公司應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101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700
貸:銀行存款(或其他貨幣資金、應付票據(jù)、應付賬款等)11800
注意:在存貨入庫前發(fā)生的運雜費等金額需要計入存貨的成本,而在驗收入庫之后發(fā)生的倉儲費等金額就不能作為存貨的入賬金額了,而是作為公司的成本費用。
②單到貨未到(是指對方單位已經(jīng)開出了發(fā)票但是貨物還沒有實際到庫,這時候就需要用到在途物資這個明細科目了)
甲公司(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采用匯兌結(jié)算方式購入F材料一批,發(fā)票及賬單已收到,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上記載的貨款為20,000元,增值稅稅額為3,400元。另支付保險費1,000元,材料尚未到達。甲公司應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單到時:
借:在途物資21,000(這里面包括了保險費1000元)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3,400
貸:銀行存款(或其他貨幣資金、應付票據(jù)、應付賬款等)24,400
材料驗收入庫時:
借:原材料21,000
貸:在途物資21,000
注意:在單到貨未到的情況下,收到單據(jù)的時候,要先進入過渡科目在途物資,在貨實際收到并驗收之后再轉(zhuǎn)入原材料。
③貨到單未到(是指存貨實物已經(jīng)到庫了,但是對方單位開具的發(fā)票還沒有收到)
如果本公司已經(jīng)收到貨物了,也已經(jīng)驗收入庫了,但是月末仍未收到單據(jù),那就需要按暫估價值入賬:
甲公司(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入H材料一批,材料已驗收入庫,月末發(fā)票賬單尚未收到也無法確定其實際成本,暫估價值為30000元。甲公司應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30,000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30,000
下月初收到單據(jù)之后,有了實際的開票金額和進項稅,先作相反的會計分錄予以沖回:
借: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30000
貸:原材料30000
再重新入庫,上述購入的H材料于次月收到發(fā)票賬單,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上記載的貨款為31000元,增值稅稅額5270元,對方代墊保險費2000元,已用銀行存款付訖。甲公司應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33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5270
貸:銀行存款(或其他貨幣資金、應付票據(jù)、應付賬款等)38270
④采用預付貨款方式采購材料
甲公司(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與乙公司簽訂合同購入I材料一批,合同規(guī)定發(fā)貨前甲公司需要先支付50%的。合同總金額為20000元(不含稅價),因此甲公司預付了11700元。甲公司應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預付貨款時:
借:預付賬款11700
貸:銀行存款11700
收到材料并驗收入庫時:
借:原材料2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34000
貸:預付賬款23400
這個時候預付款科目就出現(xiàn)了貸方余額11700元,剩余的尾款需要補充支付:
借:預付賬款11700
貸:貨幣資金11700
實際成本法與計劃成本法二者的區(qū)別?
實際成本法和計劃成本法是核算材料收發(fā)的兩種方法。實際成本法根據(jù)實際金額核算入庫,領用時一般采用加權平均單價核算出庫金額;計劃成本法是根據(jù)公司制定的計劃單價核算材料的出入庫金額,月末根據(jù)差異率計算出領用材料分攤的材差,將差異轉(zhuǎn)入生產(chǎn)成本中。
實際成本法相對計劃成本核算準確,但比計劃成本工作量大。計劃成本法核算簡單,比較合適材料收發(fā)頻繁,業(yè)務量大的企業(yè),有利于采購價格對比,但短期沒有實際成本法核算準確。
計劃成本法下,存貨按計劃成本記賬。每一種存貨的單價都是固定的,就是計劃成本。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通過“材料成本差異”等差異科目反映。
實際成本法下,存貨按實際成本入賬。每一筆存貨入庫單價都有可能不同。
計劃成本法適用于存貨品種繁多,收發(fā)頻繁的企業(yè),主要為內(nèi)部管理使用。
以上就是【什么是實際成本法?與計劃成本法的區(qū)別?】的全部解答,如果想要學習更多知識,歡迎大家前往高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