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學考研的重要內容之一,教育研究方法的核心考點較多,復習較困難。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和復習備考,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教育學考研教育研究方法高頻考點:教育實驗研究的效度的詳細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2024教育研究方法考研考點:教育實驗研究的效度
  一、含義
  效度,就是指實驗設計能夠回答要研究的問題的程度。教育實驗研究效度表示的是教育實驗研究結論的準確性和普遍性,一般包括兩方面:內在效度和外在效度。自從坎貝爾和斯坦利1966年起用內在效度和外在效度概念以來,各國學者皆沿用此兩種效度來討論實驗研究結果的正確性。
  二、內在效度
  教育實驗研究的內在效度是指自變量與因變量的因果聯(lián)系的真實程度。影響內在效度的因素有八個,分別是:
  (1)偶然事件或者歷史:在實驗進展過程中沒有預料到的影響因變量的事件的發(fā)生。比如正在進行關于如何增長學生耐力的實驗,境外發(fā)生了沒有預料的事情,比如海嘯等。
  (2)成熟程度:時間在被試身上起的作用。也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被試自身的思維能力、心理智能都在發(fā)生變化。
  (3)測驗:注意一次測驗對隨后另一次測驗的影響。常見的有練習效應,敏感效應和選擇性效應。
  (4)測量手段:測量手段不統(tǒng)一會產生錯誤的結果。
  (5)統(tǒng)計回歸:挑選被試的誤差,比如用極端分數(shù)進行回歸,將對今后的測驗產生不利影響。
  (6)實驗對象的流失。非隨機挑選的實驗對象脫離實驗,會產生不良影響。
  (7)被試選擇的偏差。被試未能隨機分配或挑選,各方面能力有所偏差,而其中一個因素產生了作用,產生了組的不對等性,從而不能單純地把實驗結果的差異解釋為由于實驗處理而導致的。
  (8)選擇與成熟的交互作用:成熟程度交互作用,由于取樣不一帶來的成熟程度的不一致。
  三、外在效度
  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實驗研究結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應用范圍問題,表明實驗結果的可推廣程度,研究結果是否能被正確地應用到其他非實驗情境、其他變量條件及其他時間、地點、總體中的程度。影響實驗外在效度的因素有四個:
  1.測驗的交互作用。前測與實驗處理發(fā)生作用,可能是前測對后測的作用或前測與后測的交互作用,導致結果不能推廣到未經過前測的群體中。
  2.抽樣偏差和實驗處理的交互作用。其表現(xiàn)為對測量的敏感化,前測提高了被試對后測的敏感性,或前測干擾了實驗處理的作用。因此,有前測的實驗結果不能推廣到沒有前測的對象中去,只能應用于己做過相似前測的樣本。
  3.實驗安排的效應。由于實驗情境的安排,實驗對象知道自己正在被觀察或正在參加實驗時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自然而然地與他不知道正在被觀察或不是參加實驗時有很大不同,因此在這種實驗情況下得到的結果可能和自然情境下的結果大不相同,實驗結論常不能適用于日常教育情境。這也被稱為“霍桑效應”。
  4.多重處理的干擾。如果某實驗組重復接受兩項或兩項以上的實驗處理時,前面處理的影響通常不易完全消失,產生一種后遺效應,以致幾項實驗處理間相互產生干擾,產生練習效應或疲勞效應。
  以上內容整理于網絡,僅供參考。
  以上就是學姐為大家整理的【2024教育研究方法考研考點:教育實驗研究的效度】的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的相關信息,請關注高頓考研官網查詢,祝大家考研成功。另外,小編為2024考研的小伙伴們準備了豐富的學習資料,點擊下方藍色小卡片即可獲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