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很多人認為金融賺錢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每年有多少人因認為金融賺錢容易,容易賺大錢這個想法而進入這個專業(yè)或行業(yè)的,不過這就讓有些人不太舒服了。
  作為這個圈子里的人,我感覺有必要出來給大家說說這個行業(yè)的真實情況,讓大家真實的了解一下這個行業(yè),慎重考慮下自己的想法。
  先說下本人的背景。本人工作八年,職位從分析師一步步走到副總裁,現(xiàn)在舊金山一家大型對沖基金任職證券投資經理,投資策略屬于全球宏觀策略,投資標的主要是國債,外匯和股票指數。年薪介于七位數八位數人民幣之間(看年景),與其他在規(guī)模類似基金里面的經理相比高不成低不就,同事有些在高盛、大摩這類投行工作過,同時認識不少國內基金、券商的經理,也有一些投資銀行部(IBD)的朋友,經常與研究部(Research)的人打交道。限于本人認識有限,本人這里討論的金融范圍限制于基金,投行這兩種類,銀行信托保險等其他金融行業(yè)不熟,不予評論。
  題主問做這行的樂趣。作為PM,主要就是刺激、金錢和成就感吧。開跑車,住別墅這種事情就算是很小case 了,以前會感覺很不錯,現(xiàn)在想想也沒什么。人年輕幼稚的時候可能為別人的看法而活,喜歡被人認為自己很牛逼的感覺,現(xiàn)在看來確實很幼稚?,F(xiàn)在的我只為自己而活,只要自己用得舒服合適就行,喜歡一切保持慣性,沒什么追求,也懶得做什么改變。車子從 Ferrari 458 換成了Benz,房子也從市中心大4房換成了風景更好但小了很多便宜很多的郊區(qū)別墅。原因是收拾大房子實在太累,而我自己不想雇傭保姆替我收拾屋子或做飯,因為這樣就不叫生活了。什么 winner,loser 的概念也淡了。我從不認為我自己是個 winner,因為我不滿意于現(xiàn)在的生活狀態(tài)。所以,仔細想來,支持我不去換一個職業(yè)的理由到現(xiàn)在來看也只是因為我喜歡做投資這種最直接最簡單的理由了吧。優(yōu)點我不多說,很多人能找出無數的理由,我主要根據我的親身體驗說說缺點吧。
  工作壓力大,沒有安全感。別以為你拿這么多的年薪用投資人的錢投資就沒有任何風險。公司給你這么多錢就是因為你能給公司創(chuàng)造與你年薪匹配的收入。你可以試試連續(xù)兩三年投資業(yè)績不行,你還能保住你的位置?要么調崗,要么被開除,即使你成功幾十年,也可能會因為僅僅幾年的不太成功而被公司放棄,比爾 · 格羅斯(編者注:PIMCO 創(chuàng)建人,被稱為債券之王)離開 PIMCO(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就是例子。
  投資是一項長期行為,需要時間的積累,需要耐力和忍受孤獨。說一個投資人出色,是需要經歷牛熊洗禮、具有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業(yè)績作為支持的。你不但要不停地學習更新,也要堅決執(zhí)行自己投資的理念和習慣。因為業(yè)績的壓力,你不敢過大的改變原有的投資方式,業(yè)績的壓力不允許你自由決策。你*10能做的就是不停的積累收益,積累積累再積累,在孤獨的堅持中慢慢麻木。也許有一天你能達到返璞歸真之境,像巴菲特、索羅斯和雷 · 達里奧之類,但絕大多數人做不到。或被動或主動地離開了這個行業(yè)。
  壓力大,熬夜多,雖然經常健身,身材肌肉肯定比一般人好得多,但體檢狀況永遠都不那么健康。雖然公司的商業(yè)醫(yī)療保險可以解決掉你幾乎全部的醫(yī)療費用,但由此產生的身體折舊永遠不會有人給你提計核算。估計在你沒到巴菲特那水平之前得做好勞力勞心十幾年的準備。
  成就感會越來越低。有一句話我很喜歡,Wall Street,Main Street。工作了很久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 PM 的工作其實也就和在菜市場賣菜進貨一樣簡單直接,沒什么可稱之為高大上的東西。
  私人空間很小,大量的時間需要消耗在與工作有關的事情上,一年好好休息的時候也就是加起來 30 天左右的年假時間,遇到什么突發(fā)事件,例如地緣政治、頭寸持倉有關的央行意外加降息這類的,假期被叫停的事情已經見怪不怪。
  積累財富后工作性價比變低。國外其實還好,這種狀況在國內尤為明顯。在國內基金做 PM,趕上市場不錯八年攢個一千萬不是難事,以后投資理財收益與薪資差距不大,又不挨這累。金錢富足,賺錢的邊際效用下降,如果只是考慮金錢的效用后,有些人在慎重考慮后離開這個行業(yè)。
  親情友情的淡漠。朋友疏于聯(lián)系日漸疏遠,爸媽今年 60 多,一年回家三次,按照人壽命 80 歲來算,還能見面的次數想想只能說見一次少一次。而爸媽因為生活習慣和語言情況拒絕去美國,無奈。。。職業(yè)慣性會扭曲你的性格,你的感性思維經常會被職業(yè)慣性克制,為人冷漠理性,經常感覺自己像一部機器而不是一個人。同事雖然溫文爾雅,但經常自顧不暇,見面友善但無法交心,流于表面。
  愛情。大學一心求學錯過了很多不錯的妹子,工作剛開始打拼基本沒時間,單身至今?,F(xiàn)在,鑒于自身條件和社交環(huán)境,眼界高了,一般姑娘又很難走進自己的生活而成為自己的戀愛對象,不知道今后如何。找一個妹子陪伴你奮斗直至成功這種故事現(xiàn)在不會發(fā)生在我身上,將來也永遠不會發(fā)生。
  也許我將來會改變,但至少明年不會。以上是我認為這個行業(yè)的缺點。主要是做資產管理,基金管理這塊的,自營交易這塊也大致差不多。國內薪酬的話,一看做什么的,固定收益收入少點,股票多點,二看管理規(guī)模,規(guī)模大的自然薪酬就高。三看工作年限,工作十年的人肯定比你工作兩年的要多賺,四看年景,牛市肯定賺的多,熊市肯定沒什么油水。有個朋友,工作七年,在國內某一線基金管理 30 億的股票基金,業(yè)績偏下,去年稅前所有加起來 180 萬左右,還有個朋友在二線基金做固定收益,規(guī)模中型,80 多萬,不知道是稅前稅后。我也說說其他大家認為比較高大上的部門 IBD 和 Research,主要是自己的看法和朋友的表述。
  IBD(投資銀行部)
  很累很辛苦。做的東西并不高深,做久了枯燥。非常依賴公司的平臺,離開公司的平臺會比較廢。
  上升的瓶頸是人脈和家族資源。沒資源的人走到頭最多就是多帶幾個小弟,而永遠做不了大 boss。一個家族勢力很強的同事完全可以輕松拿你十倍的工資而天天娛樂,而你自己只能很屌絲的苦逼地做臟活。同業(yè)競爭激烈,出賣體力勞動可替代性強。
  政策風險。保薦制度改革,前途未卜。
  長期工作,身體心態(tài)失衡。熬夜加班非常傷身體。時薪性價比差。經常出差。
  重復勞動,積累性差。知識水平進步有限。
  年景很重要。沒有 IPO,沒有獎金。
  國外投行入門工資基本的話是年薪 65k~80k 刀是主流,學歷高稍微調整,我有個同事哈佛的 MBA, 入門 130K,這是高盛幾年前的數據。國內差距大,8K~30K 人民幣月薪都有。獎金很重要。
  Research(賣方)
  外表光鮮,實際上做賣方的基本就是到處賣研報,還要面對 PM 各種莫名其妙的問題。(PS. 個人看研報更看重邏輯,結果什么的不怎么看。所以會經常根據研報的邏輯延伸出各種問題,不知道這算不算莫名其妙的問題。)
  收入在沒混出名之前很平庸,只有出名之后收入才不錯。國外投行比較出名的分析師 100 萬美刀基本不難,國內新財富 100 多萬很容易,其他絕大多數其實不怎么樣,年薪 30W 以下也有不少。
  3. 人脈很重要,要維系與更方面的關系,公司董秘啊,一線員工啊,偶爾挖出點內幕消息什么的。
  4. 經常出差實地調研,經?;燠E于外地,難得回家。
  5. 很多規(guī)章制度要遵守,稍有不慎,職業(yè)生涯結束。
  Research(買方)
  1. 很多 PM 都做過買方的分析師??垂倔w制。有些基金的分析師在 PM 手下,研報只有 PM 看,在 PM 不欣賞的情況下,興許永無出頭之日。如果屬于單獨部門的話會好很多。
  2. 在沒有 PM 采用你的推薦的時候,無論你做了什么工作都是零。你推薦好了自然好,你推薦的差了,你的研報質量在 PM 的眼中會直線下降(還好吧,我個人還是很客觀的)
  3. 你的成就絕大多數限制于公司內部,缺乏證明自己能力的東西。
  4. 人脈很重要,與賣方類似。
  5. 經常出差實地調研,經?;燠E于外地,難得回家。
  還有做銷售的,投行或基金都有,就是賣產品的(包括私人銀行部門),收入是基本工資 + 提成。這個提成看業(yè)績吧,無法一概而論,有混的很好的,也有很差的,當然這類的工作顏值比較高,俊男靚女興許效率會高些。當然也有設計產品的。薪酬的話個人不清楚,也沒興趣知道。
  曾經有親戚問我要想既穩(wěn)定賺錢又多的話選什么專業(yè),我會推薦他學 IT。只要你是技術帝,IT 工作的性價比絕對比金融的要高很多?,F(xiàn)在在舊金山很多 IT 的起薪比金融高不少。當然我也可以建議你拉開股票的毛利率和凈資產收益率看看那些行業(yè)真正賺錢再做出選擇。我的看法就是這些。